央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总台记者钱成周洪)医院有超过张床位,由医院、江苏和浙江援沪医疗队联合收治患者。4月5日晚,医院正式开舱,迎来首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两周过去了,目前,方舱内的情况如何?
医院的一名医生,3月31日,他和同事们一起来到了位于上医院。
“医院作为临港方舱的主要运营管理方,我们进来之后要先去包括隔离点在内的各个地方提前检查准备,毕竟原来这里是个仓库,不是一个集中隔离点。所以我们要去看相应的设备是不是都已经建设好了,门窗把手是不是都做好了,包括我们一直要求要给病人‘三热一净’。”茅善华说。
医院提出的“三热一净”生活标准,即热饭、热水、热被窝和相对干净的厕所。茅善华告诉记者,这看似最朴素的需求,对于由保税区仓库改建而成、生活配套设施不尽完善的医院来说并不容易,考验每一个环节的协同,每一个细节的管理。
茅善华说:“入住方舱之前,对于患者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未知性,尤其是在他过来的路途上,他可能会很担心方舱的条件会很差,会不会生活会很不好。但是我们一直提倡至少有‘三热’,有热水喝、有热被窝、有热饭吃,至少能够保证大家基本的生活条件能够得到满足,所以大多数病人进来之前存在一定的焦虑,但进来之后大部分病人还是相对比较满意。”
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为了调节隔离点安置人员的情绪,医护人员也会组织一些活动来让大家放松心情。
茅善华介绍:“我们也会组织各种活动,比如白天的课间操,晚上在广播台我们会不定时地播放一些广场舞之类的广播,适应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或者组织一些文化生活类的活动,包括我们每天也会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的集中隔离点专用的一个特别节目,‘蛤蜊电台’。”
在上海的集中隔离收治点,一般都有一个内部的广播台,除了播报一些检测信息和安全提示,部分隔离点也会播放一些广播节目,其中就包括茅善华提到的“蛤蜊电台”。上海新闻广播节目制作人肖波告诉记者,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十分偶然。她介绍:“前段时间有一个很火的视频是关于‘蛤蜊炖蛋’的,在上海话里‘蛤蜊炖蛋’和隔离等待很相近,就是隔离在家等待的意思。所以上海人一下就懂,这个蛤蜊就是吃的蛤蜊,发音和隔离是同一个。”
3月29日,“蛤蜊电台”的首医院播出。
每天两期,每期大约一个小时,分别在上午和下午播出,节目内容涵盖音乐、体育、医疗、童话等,到现在,几个隔离点内的广播节目已经成了工作人员和隔离安置人员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肖波告诉记者:“世博方舱里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小孙,她希望通过我们的直播节目来寻找方舱里面或方舱外面的‘云同桌’,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