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通渭县文化广场建设纪实金牛河畔 [复制链接]

1#

通渭县文化广场作为通渭城市建设的新坐标,独具一格的文化魅力被通渭人广为称赞。夏日之夜,华灯初上,广场上音乐响起,泉吐珠玑,彩光四射,绚丽如锦。城区居民徜徉其间,养心休闲,纳凉赏景,无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通渭县城位于牛谷河两岸的狭长地带,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2公里。主城区所在地以明清古城为基础向四周辐射扩展。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旧城区道路拓宽、街巷改造,通渭城区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同周边县相比,通渭城市建设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公园、广场等公共场地建设明显滞后,城区居民休闲、健身、娱乐及公共集会存在极大困难。因此,年,在文化大楼前建成通渭历史上第一个小广场,但这个广场占地面积小且没有绿化,其实仅是一块硬化了的平地而已。但就是这块不太显眼的小广场,也给城区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在这里休闲、娱乐、集会、庆典,留下了无数的欢声笑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时刻。

时代的脚步飞速前行。小广场已经无法展示通渭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无法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集会、庆典的需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为此纷纷奔走呼吁。建设文化广场也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摆上了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

通渭县文化广场的建设工作从酝酿到竣工,历时3年。现已建成的通渭县文化广场,位于县城西大街,正对着文化大楼。东西长约米,南北长约米,建筑面积平方米。远远看去,高达16米的“書”字造型主雕塑,巍然矗立在广场中央,贯穿天地,直接突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主题。整体造型意象伟岸雄厚,磅礴大气,蜿曲折而螺旋式上升的彩钢犹如红色飘带迎风飘舞,既象征了红军长征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又显示出通渭作为古丝绸之路和长征之路上的重镇所经历的革命历程和发展进程。主雕塑底座的印章、古城寓意着通渭恢弘悠久的历史文化,璀璨的钛金球意蕴着通渭在西部大开发中光芒四射。主雕塑底座四面的汉白玉浮雕,彰显了通渭书画、通渭温泉、通渭人家、通渭皮影等人文主题。从正面进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花岗岩石雕成的石碑,正像一幅横向展开的画卷,正面刻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八个大字。背面刻有毛泽东同志年9月长征途经通渭时首次朗诵的《七律·长征》诗手迹。石碑往南是国旗台,大理石雕栏护围着不锈钢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旗台两侧是4根汉白玉云海腾龙雕柱,意味着通渭的发展蒸蒸日上。广场地面用各种花色花岗岩、卵石和有色玻璃灯带铺装,与广场的空间显得分外和谐。广场绿化带上绿树成荫,平方米的草坪和28种花草树木交错争绿。其上刻有通渭籍名人李南晖、牛树梅真迹的景观雕塑和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人物雕塑勾勒出了通渭诗情画意、书香融融的文化氛围。环布广场周围的现代卡通12生肖小品雕塑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意趣,与随乐起舞的喷泉和流光溢彩的灯火相得益彰...

通渭县文化广场是通渭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集文化和艺术于一体,是通渭县城建筑群里的一颗明星,是通渭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史上的个里程碑。通渭县文化广场,彰显着通渭的雄浑气势;通渭县文化广场,炫耀着通渭的文化特性;通渭县文化广场,昭示着通渭已经昂首经过古老,挺胸走好现在,积极奔向未来;通渭县文化广场,犹如用艺术预言着在辽阔的甘肃大地上,通渭将会散发出更为灿烂的光芒。

来源丨通渭旅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