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上篇,在新疆一路西行,又南下喀什,全程开了公里。
因时间精力有限,就选择坐火车回乌鲁木齐,然后再租车北上。
Day-7
喀什到乌鲁木齐的火车,夜里11点半发车,要运行16个时38分,第二天下午4点多才能到站。这样的长途,对从小喜欢坐火车的我来说,不算什么。
而这趟车的始发站,是更南疆的和田。列车绕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走了一个S型。
沿途风光比较无聊,基本都是荒漠、戈壁,只是路过库车、库尔勒、吐鲁番几个城市。从铁路沿线建筑形态上看,他们与内地城市并无差别。
到了乌鲁木齐火车站,原本以为和机场一样,出站会让每位乘客都做核酸检测,但发现常态化的核酸点已经撤了。而我6月份两次去武汉,出站都必须被捅喉咙。
今天要在乌鲁木齐和几位亲友汇合,带他们一起北上。
真是赶巧了,亲友的航班因航空管制延误了2个多小时。原本打算一起吃晚餐,只能先自行解决。
在酒店附近看见一家挂着“新疆大盘鸡”招牌的餐馆,便要去尝尝特色。
一份的大盘鸡,量确实不小。味道嘛,怎么和郑州的有些相似?又发现点的凉菜拍*瓜里,居然有荆芥!
这时听到一位厨师在用河南话与同伴交流。原来如此啊。
厨师说家是商丘柘城的,刚来新疆两个月。除了荆芥,他还把河南名吃道口烧鸡,也引进到店里。
吃完饭坐地铁去机场接人。乌鲁木齐地铁安检也很严格,打火机都不得入内。车上人不多,乌市现在建成运营的只有1号线,采用宽体的A型车(与郑州地铁5号线相同),运行间隔10分钟。
还好地铁末班车是23:30,在机场接完亲友没耽误返程。
Day-8
今天上午逛逛当地特色的大巴扎,下午开车去克拉玛依。
巴扎在维语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想去巴扎,就是想看看普通人的市井生活。但到了二道桥的两个大巴扎,有些失望。
落成于年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更像是个旅游购物中心,街区的建筑挺有特色,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伊斯兰风格。
商铺卖的产品很有民族特色,吃的、穿的、用的,都很全。另外,宴艺大剧院还有民族歌舞演出。
这里很适合“到此一游”的拍照打卡。
新疆国际大巴扎对面的二道桥大巴扎,建筑形态更老一些,内部结构与商业氛围,有点像国营的百货大楼。
据说旁边街道里的特色小吃不错,但我们去的时候还不到饭点儿,没有口福了。
换了一个租车平台,店主送车上门。午饭后,便上高速直奔克拉玛依。
路上的天很蓝,地里的庄稼很旺,还经过了一个小而美的豪华服务区,洗手间里面居然有淋浴室。
进入克拉玛依之前依然有检查,要拍照留念,查验行程码、健康码、核酸记录。看到我们有郑州的记录,立马提高警惕,让拿着身份证和手机截图拍照。因为郑州前几日又爆发疫情了。
不过现在新疆的疫情防控*策,确实比原来有改进,没有一刀切劝返,中高风险地区来源的判定都精确到了居民小区,而非市、区。
克拉玛依的城建,看上去挺干净、整洁,绿化也可圈可点。途中路过克拉玛依一号井的城市地标,油泡形状的雕塑,很有创意。
去酒店的路上,突遇施工围挡封路,只好右拐绕路。走了几十米,就被路边的行人告知,“走错啦,这条路是单行道”。克拉玛依人还挺热心的,希望没有被摄像头拍到……
谁知掉头在下个路口右拐、右拐后,前方还是封路。只能直行后,再左拐、左拐、右拐……绕了两圈儿,终于到目的地。
酒店附近是个石油系统的家属区,看到身穿红色工装的石油工人刚刚下班。查了下二手房市场,这小区均价将近,在售的多是平以上的大户型。
北京时间十点半,天还没黑。仍有老人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耍。
Day-9
克拉玛依,维语意为“黑油”。而城郊的黑油山,是一座天然沥青丘,也是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地。
如今的黑油山被开发成景区,年7月20日起,该景区开始免费向游客开放。
顺着观景步道走,可以看到几个石头砌成的大池子,池里展示着正在冒泡的黑色原油。
离黑油山不远的克拉玛依博物馆,也挺值得一去。这座博物馆原名克拉玛依油田矿史陈列馆,馆内介绍了油田的开采过程,和克拉玛依的建城历史。整个博物馆参观期间,只有我们一行人在。
国人对克拉玛依的城市记忆,除了它是年之后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还有就是年12月8日的那场灾难。
那场发生在克拉玛依友谊馆的火灾事故,共造成人死亡、人受伤,其中中小学生人。
19名玩忽职守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事故责任人分别被判处四年到七年的有期徒刑。
如今,火灾原址友谊馆被拆除,改建成了“人民广场”,曾被提议的纪念馆搁浅。但“让领导先走”的耻辱,却被世人永远记着了。
年,歌手周云蓬出版了第二张专辑《中国孩子》。同名主打歌曲的歌词,第一句便是“不要做克拉玛依的孩子,火烧痛皮肤让亲娘心焦……”这首歌已经很难听到了。
不过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二十多年前,玩忽职守的还真被判刑了,不是罚酒三杯;灾难之后,央视还做了深度新闻专题;身为市里兼新疆石油管理局负责人的唐健,还在镜头前哭喊和忏悔(尽管有表演的成分),“孩子们呐,我有罪,我对不起你们”;市民自发的集体祭奠活动,还被允许并公开报道……
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家乡郑州去年的那场灾难……
回到现实中,沿着国道继续驱车北上。(独库公路就是国道的一段,北端的独山子为克拉玛依的一个区)
途中有意识的穿越白碱滩区,一睹工作中的抽油机。那边还修了一个百里石油观景平台,登高远眺,数不清的抽油机密密麻麻,很是震撼。
再往北走,北疆的景色就逐渐显露出来。草原上,国营牧场成群的牛羊马悠闲自得。
今天要夜宿布尔津。
布尔津是蒙语,历史上被称作蒙古西部草原,还曾是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
布尔津河在这里汇入额尔齐斯河,中学地理就学过,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有哈萨克族小伙在河边用路亚钓鱼。但风太大,看他忙活了半个小时还一无所获。
额尔齐斯河滨有当地建的俄罗斯风情步行街,游人不多,有几家特色的鱼味饭店生意还不错。
晚餐品尝了额河特有的狗鱼,一种带牙的食肉淡水鱼。一鱼两吃,鱼肉鲜嫩,鱼汤鲜美。
Day-10
到不同城市,都喜欢品尝当地特色美食。饮食文化,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布尔津的特色早餐,是哈萨克风格的。
现沏的奶茶,是用开水透过滤网,向碗里冲茶叶水,再舀一勺鲜奶,最后放两小勺盐,搅拌均匀。没错,游牧民族的奶茶多是咸的,许多人会喝不惯。
主食是一种叫包尔萨克(也称巴尔萨克)的面食,吃起来有点像油饼,只不过是羊油炸的。
今天要去喀纳斯,计划住在景区里的白巴哈村。
喀纳斯风景区很大,禾木村、那仁草原、喀纳斯湖等景观都在区内,全域面积有平方公里,比西安(平方公里)、武汉(平方公里)全市面积都大。
而喀纳斯景区管委会,也有自己的一套行*管理班子,部门齐备,直接隶属于阿勒泰地区行*公署。
开车自驾,只能到喀纳斯景区的贾登峪停车场。然后需要坐10分钟景区周转车,到门票站。
门票是景区票加大巴票的通票。买完门票,还需要走路10分钟到大巴乘车点。然后,再坐50分钟的大巴,才能到喀纳斯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与换乘站。
要去白哈巴村,得在游客中心凭借边防证(可拿身份证现场办理)再次购票,然后再坐近一个小时的大巴,才到达目的地。
这一路,真是折腾。
白哈巴与禾木景色其实差不太多,都是草原木屋、丘陵山林,也都是蒙古族图瓦人聚居地。
感觉两地去一即可,我选择白哈巴,是因为这多了一些边境色彩。这里与哈萨克斯坦仅一沟相隔,被称为“西北第一村”。
村子主干道两旁,商业化的气氛比较浓厚,到处是特色餐厅和木屋民宿。但好在村子不大,游客承载量有限,*昏和黎明时分,还是能感受到边境小村的寂静与安宁。
在村子里的小商店买早餐,听见老板娘说话与河南话很像,便问她是不是老乡。她笑着说,“我就是新疆人啊,我们本地口音就是这样的啊。”
不过在这里碰见老乡也不难,我们民宿的一位店员,是驻马店人。
村子背后的半山腰上,修有观景平台,可俯视整个村落。这里也非常适合看日落,坐在草地上,看着牛儿还在山坡吃草,看着村里升起的袅袅炊烟,看着太阳一丝丝滑落在,哈萨克斯坦的山那一边。
碰巧还遇到了当地的几位居民(像是图瓦人),在平台上喝着小酒,弹奏乐器、载歌载舞。
凌晨一点,村子里已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那种。只有边防哨所的灯,和天上的星星,还亮着。
夜里气温只有十几度,得盖被子睡。
Day-11
说起喀纳斯地区的图瓦人,“图瓦”这个名词乍一听有些陌生,但说起它的历史称呼,读过中学历史的朋友都能想起——唐努乌梁海。
狭义上,唐努乌梁海即今天俄罗斯境内的图瓦自治共和国,广义上的唐努乌梁海还包括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其他部分地区,总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1个台湾。
只可惜,这些曾经属于中国的领土,都被来自北方的黑熊侵占。而这段历史,多数国人也渐渐淡忘。
上午告别白哈巴村,乘坐景区大巴去游客服务中心。在村口的站点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有班车过来,期间已有不少游客拨打投诉电话,反映车少的问题。
在游客服务中心买了观鱼台的往返车票,换乘中巴前往。车子盘山而上,把乘客放在半山腰处。
沿着步道爬上一千级台阶,就到了观鱼台。凭栏远眺,喀纳斯湖全貌,尽收眼底。
都说看景不如听景,现场感受也多不如看照片、视频震撼。毕竟现在的摄影技术、后期工艺、航拍技巧,可以创作出许多人眼看不到的景象。站在观鱼台上,就是这样的体会。
再次返回游客中心,还要继续坐大巴回贾登峪停车场。回去的路上还路过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等景点,但只去了一个地方,一方面因为下雨了,另一方面是觉得景色大同小异,兴致不大。
路上还看到许多小车在景区穿梭,不是不让私家车进入吗?在许多地方,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有关系的人总是有办法。
原路离开喀纳斯景区。总体而言,景色没让人失望,但繁琐的换乘方式、景区的高物价,与旅游高峰的拥挤与等待,也会让你产生负面情绪。大概这辈子,只会来这一次了吧。
今晚夜宿冲呼尔镇,冲乎尔是哈萨克语“盆地”的意思。
来时走高速路过这里,根本看不到居民区,需要下了高速沿着盘山路走到底,才能看到四面环山的小镇。
额尔齐斯河的支流布尔津河,从小镇南边流过。河水清澈、湍急,河里有很多好看的石头,“额河奇石”在石界也非常有名。
镇上哈萨克人与汉人基本上各占一半,街边餐馆风味也是平分秋色。晚餐选择了一家川菜馆,老板和店员都是重庆人,饭菜做得还挺地道。
小镇很宁静,几乎没什么游客,都是本地人在这里生活。
宾馆的房东是疆二代,父辈从四川来这里支边,问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回内地生活呢,他们说已经习惯这里的环境,把新疆当自己的家了。
Day-12
吃罢早饭,在镇上漫步。小镇不大,没有几条街道,但也有不少店铺已经关门,等待转租。不知是受疫情影响,还是与经济大环境有关。
在出镇的路上,看到了一片小洋楼,建了一半已经烂尾。看样子是规划中的旅游度假区。
不远处的本地大巴扎,门庭冷落,似乎没有开门营业,没有了往日的喧嚣。
继续顺着来时盘山路,返程上高速,今天要去福海县。
福海县有乌伦古湖、海上魔*城等景区,但已不想再往景区里钻。
还好路上的一处停车区,也能走到湖边,一览这仅次于博斯腾湖的新疆第二大湖。
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归宿地,湖水面积平方千米,几乎是赛里木湖(平方公里)的两倍。
湖水一眼望不到边,像海一样。所以这里的地名,不论是如今的福海县,还是之前的布伦托海县,都带一个“海”字。
想体会一下当地人的休闲,便到县城南边的乌伦古湖公园去看看。公园里有一片小的人工湖,还有一些儿童游乐设施。
公园南边就是乌伦古河。恰好上游有个水坝,此处河水很浅,可以赤脚下河,像飞鸟一样在滩涂驻足、戏水。
附近主干道两侧,竖着近四届福海县道德模范的宣传板,获此殊荣的多为照顾老人、亲友的普通人。
在县城里,终于吃上了此行心念已久的手抓饭。羊肉的和素的,都挺好吃。
Day-13
今天是西域之行的最后一天了,计划从福海县沿阿乌高速(阿勒泰—乌鲁木齐)南下,返回乌鲁木齐。
阿乌高速全长公里,几乎是个南北向的直线。途中,还穿越了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但驾车行走其中,沙漠的风貌并不明显,因为高速沿线都有固沙的绿色植被与道路护坡。恐怕只有航拍,才能让人看到这沙漠公路的壮阔景象。
离乌鲁木齐还有六七十公里的时候,在东南方向看到了一片很美的云。走了很长时间,这片云还在那。这才发现,那儿不只有云,云的下面是雪山。根据位置判断,那就是天山东脉的博格达峰啊!
到了乌鲁木齐,本打算去红山公园逛逛。但之前要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做核酸!因为无论上飞机,还是落地出机场,核酸阴性结果都是必需的通行证。
在网上查了一些乌市当地的核酸点,到了之后都不见人影。据周边社区工作人员讲,全市昨天才做了全民核酸,许多检测点都撤了。医院,也都说没有核酸检测的服务。
只好打便民服务热线求助,对方说了几个区的疫情防控办电话,让咨询具体的责任单位。又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无人接听。一看表,下午3点多,估计还没到上班时间。
等到4点多,终于得到了新市区的明确回复,确定了核酸检测点的位置。
测完核酸,在附近的购物中心吃了个饭,已经没有时间去其他地方了。
便赶往地窝铺机场,还车,办理值机手续。
西域之行就此结束。
13天不算短,但相比广阔的新疆来说,要想走遍远远不够。
看了些区别于内地的壮阔美景,也体验了不少异域风情,收获不小。
但想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打开交谈者的内心世界,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不管怎样,总算完成了走遍中国的小目标,也算是给自己的人生上半场,画下了一个句号。
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