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看好
公司竭力否认
沈阳化工业绩拐点悬疑
分析师和投资界人士都预测,在国产燃料油消费税免征的情况下,沈阳化工每股收益能够达到0.9元。然而公司方面却竭力否认这个利好带来的影响。为何双方差异如此巨大呢?是研究员太乐观还是公司太保守。或者是另有隐情?有研究员猜测,公司隐藏业绩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想做再融资,因此不想太早释放业绩,因为业绩预期一旦释放,股价上涨,将会加大再融资的难度。另外一种可能性,则是有些治理不规范的公司,可能直接通过隐形黑洞,把未来的利润给转移出去了。当然,后者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消费税利好的两种不同意见根据财*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从今年1月1日起到12月31日,对用作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原料的国产燃料油免征消费税,对用作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原料的进口燃料油返还消费税。其中,用燃料油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的产量占企业用燃料油生产产品总产量的50%以上(含50%)的企业,享受该通知中的优惠*策。按照东海证券的测算,假设公司今年外购渣油25万吨,所得税为25%;消费税由原来的812元/吨降到0,年内返还给公司,则全年将增加公司利润1.52亿元,即增加公司EPS0.23
元。招商证券分析师裘孝锋认为,按照公司CPP50万吨的规模,理论上可以免50万吨的消费税。不过他认为,实际的运作当中,一方面量可能不会满负荷,另外一方面炼油这部分如考虑消费税的话,可能会亏损一部分。但他认为3毛钱的业绩贡献是可以预期的。东方证券分析师王晶认为,消费税减免的落实,会对沈化的业绩造成深远的影响。其一,现在沈化的DCC项目规划产能为50万吨,因为消费税的负担,成本上没有明显优势,因此没有实现满产,今年规划的渣油在消费税解决后,则可以实现50万吨的额度产能,则2011年消费税减免的盈利影响可以达到0.5元。其二,消费税问题的解决,降低了沈化的成本,彻底打通了沈化的扩产空间。作为创新型的石化企业,未来沈化将有可能将现有的50万吨的CPP
项目,扩产到150万吨,产能的增长也会成为未来的一大看点。然而,众分析师的乐观预期却遭到公司的否认。“现在具体对公司有多大的影响还不能马上看出来,当地的税务局还没有收到细则。在收到细则之后,税务部门会到公司来,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税收减免的数额。”沈阳化工董秘杨志国称。其所谓的“具体情况来包括了公司所购燃料油的进货渠道、进货价格等等。“税务局要关注的内容很复杂,公司现在也说不好。比如如果公司从某公司购买燃料油,而该公司已经交了消费税,公司就不用交了,也就不存在免征的问题了。具体情况,要等到税务局进入公司查账之后才能确认。”杨志国称。谁猜错了未来?另外注意到,在成本下降的同时,公司主要产品丙烯酸的价格却在持续上升。据了解,丙烯酸的上游产品为丙烯,丙烯的上游原料则为渣油。“最近,丙烯的市场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不过,公司使用渣油生产出来的丙烯主要是自用,用来生产丙烯酸。”杨志国称。今年上半年,公司的丙烯酸及酯的营业收入实现81105.75万元,虽只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21.57%,但该业务的营业利润却高达18989.65万元,占总营业利润的38.25%。据宏源证券的测算,目前全球丙烯酸产能约500余万吨,其中40%集中在亚太地区,需求约400万吨,装置处于紧平衡状态。不过,根据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近期,中国丙烯酸出口却出现大幅增加。7月份丙烯酸甲酯净出口环比增长108%,丙烯酸乙酯环比增长50%,丙烯酸丁酯环比增长71%;另一方面陶氏化学公司宣布9月1日各种丙烯酸酯都将提价250欧元/吨(329美元/吨)。国内丙烯酸的价格经历前期调整后,近期重拾涨势,从8月初12300元/吨上涨至17000元/吨;丙烯酸乙酯从8月初的13000元/吨上涨至17200元/吨;丙烯酸丁酯从8月初的15500元/吨上涨至18600元/吨。“价格的上涨源自两方面因素,一是市场需求的回升,二是国际上一些主要厂家最近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关停生产线的现象。”杨志国称。2009年12月,阿科玛公司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生产装置发生爆炸,今年4月,阿科玛公司位于法国的丙烯酸酯废物处理装置又发生意外故障,今年8月,干脆宣布因遭不可抗拒原因,不能供应丙烯酸酯。同样是在2009年12月,陶氏化学公司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套酯化级丙烯酸装置因故障而停车,今年3月,其宣布减产25%。2010年3月,南非Sasolburg
萨索尔装置非计划停车,丙烯酸丁酯的市场销售量减到了70%。2010年8月,德国路德维希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生产装置非计划停工。“从需求角度看,目前全球高吸水树脂和水处理剂的需求正在逐步恢复,胶黏剂和涂料产业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也呈现向好态势。”宏源证券分析师柴沁虎认为。但在各机构看好沈阳化工产能的时候,杨志国称,“目前公司的丙烯酸已是满负荷生产,暂时还没有继续扩大产能的打算。公司隐藏业绩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想做再融资,因此不想太早释放业绩,因为业绩预期一旦释放,股价上涨,将会加大再融资的难度。另外一种可能性,则是有些治理不规范的公司,可能直接通过隐形黑洞,把未来的利润给转移出去了。当然,后者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