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晓韻是一个纯粹的舞者,她脑海中运转最多的事,都与舞蹈、舞台有关。她为社区舞蹈队排演的节目,每年在镇、区、上海、乃至全国获奖。她可能不像*豆豆、杨丽萍那样站在聚光灯的中央,但舞蹈在她生活中的分量,可能一点也不逊于那些明星。这是我们花样人物专栏的第1篇原创故事。
倪晓韻三个字,在闵行区虹桥镇六大区域的社区舞蹈队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提到她,人们很快会反应,“哦!教舞蹈的倪老师!”碰巧遇上她的学生的话,或许还能听到一番她有多会教的热情反馈。
倪晓韻,女,今年65岁,虹桥镇“金虹桥舞蹈队”的负责人。她曾作为文工团舞蹈演员在部队多年,转业后进入上海文化系统。近二十年,在虹桥镇为社区中老年人群服务,进行舞蹈教学。
初次见面,第一个跳进记者脑海里的感叹,便是“她看上去可真年轻啊!”
倪晓韻因为常年跳舞的关系,她本来就身形苗条、优美,而当我们聊到她钟爱的舞蹈,她脸上那种神采飞扬的光芒,让她的笑容显得更加灿烂动人。
她是一个纯粹的舞者,她脑海中运转最多的事,都与舞蹈、舞台有关:编曲、服装、舞蹈动作、最佳舞台表现效果……她为社区舞蹈队排演的节目,每年在镇、区、上海、乃至全国获奖、她可能不像*豆豆、杨丽萍那样站在聚光灯的中央,但舞蹈在她生活中的分量,可能一点也不逊于那些明星。
倪晓韻获得的部分奖杯证书舞者不老,因为全情贯注在自己热爱的事业里,她的青春感透过她的舞蹈生涯,熠熠生辉。
专注
“一周都排得满满当当”
二十年前,从市中心搬到闵行区虹桥镇,公园、小区花园里到处都有跳舞健身的人。
外行看热闹,部队文工团出身的倪晓韻自然看到更多的门道。
“大家跳得很开心,可动作不规范、方法不科学、腰腿容易受伤。有些人的肢体节奏跟音乐节奏完全对不拢,还有人竟然越跳越胖了。”于是热心上前指点一二,很快,便成了那个站在队伍最前面教大家“科学跳舞”的倪老师。
倪晓韻(左三)和打谷场的学员们合影这一教,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来,倪晓韻的时间渐渐被舞蹈填满。这个夏日的午后,坐在对面的倪晓韵好不容易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接受采访,其间,讲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唉呦,事情真的太多了,要做的事总做不完。”
倪晓韻(右一)的舞蹈课退休老人,舞蹈老师,社区明星……这些采访前得到的信息标签被倪晓韻密集而真实的行程一一揭开,还是让人不禁对眼前的这个上海女人感到意外和敬佩。
周一上午,作为上海市老干部合唱艺术团的团委、舞蹈负责人,带领舞蹈队成员教学排练,为老干部服务。下午赶到虹桥镇金虹桥舞蹈队当老师负责排练。
周二上午,受闵行区文广局指派,到莘庄辅导社区当舞蹈老师教学。下午,自费参加上海市群艺馆舞蹈课程,主攻民族民间舞和舞蹈理论。
周三上午,到华漕社区老年学校当舞蹈老师教学。下午,去静安区文化馆舞蹈队排练。
周四,上午到虹桥镇万源新村社区学校当舞蹈老师教学。下午,虹桥镇金虹桥舞蹈队当老师负责排练。
周五上午,指派到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东王小区当舞蹈老师教学。下午,指派到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馨德小区当舞蹈老师教学。
周六上午,虹桥镇虹四村舞蹈队当舞蹈老师教学。
周日,去给一个跟社区学校校外开办的振宏白领舞蹈班上舞蹈课。
每周二下午,倪晓韻在上海群艺馆学舞。学民族民间舞,是为了每一次编舞都能有不一样的东西,给观众和评委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学舞蹈理论,是为了教学的时候能讲得通,新的元素也要第一时间吸收。
“比如说蒙古舞,原来就是硬肩、软肩、骑马、顶碗等舞蹈语汇之类。现在可不一样了,音乐上,现在流行加入呼麦的声音,队形、动作变化也比以前丰富很多。”
讲到舞蹈,倪晓韻就眉飞色舞地打开了话匣子,末了就是一句“不学习不行的。”
就这样,学舞,教舞,再学舞,再教舞,成了倪晓韻大部分的日常。“说起来,比上班的人还要忙呢!”
细数完自己一周的行程,倪晓韻说,人家一直告诉她,要做减法,要做减法。“其实,我也就做了跳舞这一件事啊。”
可就这么一件事,倪晓韻似乎也坚持了一辈子。从少年宫到农村,到文工团,到打谷场,再到每一次带队表演的舞台上。
有劲道
“我们上海女孩子,不能输的”
年,16岁的倪晓韻插队落户还不到一个月,就因为跳样板戏表现出色被选进了云南省*区文工团。从小就在上海市少年宫泡着的那几年,到底是算不得虚度的。
电影《芳华》剧照(图源:豆瓣)提到文工团,电影《芳华》里为普罗大众勾勒出了一个比较生动的场景。歌舞中的青春,战场上的生死,都在那里上演。
“这个电影勾起了我很多回想,因为我当时的部队生活就是那样的!好多场景都一模一样!”
和电影里的那些姑娘一样,文工团里的倪晓韻像一只骄傲的天鹅,不停地跳,拼命地跳。“我是上海女兵!大城市过来的,一定不能输!”
穿着*装的倪晓韻憋着这么一股劲,和对舞蹈天然的热爱,倪晓韻的表现出类拔萃。“在我们那一批入伍的新兵里,我第一个入*,第一个提干。”
说到这些,倪晓韻骄傲的神情溢于言表,可转而,回顾起这些,她又总说自己“幸运”。
幸运地遇到了著名革命电影《英雄儿女》的编剧毛烽,为了更好地演好角色,他带着我们文工团的队员到群众中去体验生活、同当地百姓边吃边住边劳动,由于我表现突出光荣地入了*。
“领导很器重我,也常锻炼我。我原本就跳跳舞蛮开心,他就硬逼着我去出黑板报,指挥群众唱歌、演讲,我这才懂得要学文化。”
也幸运地和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待人处事的道理和奋进向上的魄力。
考*校,原本中学就没读完,语文英语勉强还能靠蛮力去背诵记忆,可高等数学就怎么也学不懂。这时候的倪晓韻懂得向更优秀的人求助,去找那些六六届的高中生们辅导,最后也顺利地考入*校。
倪晓韻总说幸运,可每一次,她也都拿出了配得上这份运气的努力。
这些年,舞蹈队每次表演的舞蹈,基本上都是自己创作和改编的。
选定一个主题,找到合适的配乐,构思舞蹈动作,才开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反复修改逐步完善要求做到动作上合理优美,形式上要不断新颖,队形上要流畅,最后反复练习排练。
倪晓韻在台上演出更令人意外的是,她还自己学会了音频的剪辑。“不是拿来的音乐就正好合适的,所以万事不如靠自己,学会就能自己调适了。”
腔调
“女同志应该热爱生活”
有过当兵经历,倪晓韻带队教舞也是部队式管理。“必须要有纪律。来了就要能吃苦,不来也要请假。团队要讲奉献精神,队员之间要讲团结互助。”
一开始,松散惯了的学员们并不吃这一套,“跳舞就是来开心的”、“我还要带孩子呢”、“教跳舞干嘛还要管我这么多”,不绝于耳的抱怨里,倪晓韻坚持约法三章。
不止是纪律,舞蹈教学里凡能涉及到的,着装、体态、礼仪,倪晓韻都会严格要求。“有腔调”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态度。
倪晓韻(第一排右三)和学员们年,倪晓韻带虹四村舞蹈队去做舞蹈表演。
“那年‘非典’,原本定好的观众入场也取消了,我们这些来表演的队伍也不能随意走动说话。”倪晓韻回忆着,“可是你想也知道,还是有很多人走来走去的。只有我们这个队伍守规矩的,排好队站在那边,讲话也小声,去上厕所会跟我打个报告。”
电视台评委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印象非常好。“我们还没上台,专家就说要给我们加纪律分。”
后来,某电视台导演采访倪晓韻的学员时,谈及为何如此尊敬倪老师,学员们反馈,“倪老师不仅教我们跳舞,还教我们做人。”说的其实正是这些。
“其实也不是怎么做人,我只是说咱们舞台下的形象要和舞台上的一致。”倪晓韻笑,“女同志要热爱生活的。”
不算白领班,倪晓韻的学员最小的四十几岁,最大的六十多岁。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无可避免地经历了女性地位不高的时代。当被从着装、言谈上严格要求,女性自尊也正懵懂地变得清晰——从一种认真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尊重的意识觉醒。
怎么热爱生活?首先就是要“有一个美好的自己”。倪晓韻讲,语言要文明,形象要塑造的好,气质也要高雅,“以这些为目标,我们就会从各方面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身着舞台装的倪晓韻其实,哪里会没有一个争气上进的说法呢?莫言笔下的山东女人们,亦舒笔下的香港女人们,不是都以自己的理解而倔强地生活着。
以倪晓韻们为代表的上海女人则会说,“要有劲道”。她们懂得如何把劲道藏进每一个舞蹈动作里,不事声张。也懂得把那些过往的苦痛化作眼角的每一道皱纹里,嘴角的每一丝笑意里,活出灿烂千阳。
在采访中,记者特别问了倪老师对广场舞有什么建议。倪老师说,从专业角度去看,舞蹈分为舞台上表演舞蹈和广场上广场舞蹈,广场舞本来是非常好的艺术呈现,但现在很多时候,为舆论批评,是因为大家跳广场舞的方式,错了!
那什么才是广场舞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们请倪老师给出专业建议:
①好的广场舞一定是美的,有序合理的。
②广场舞起码条件:音乐上郎朗上口,家喻户晓;动作上简单易学大众化,给大家美的享受。
③场地时间选择也很讲究,最好是室内和公园里,不推荐水泥地等硬地环境,不建议在马路边,第一扰民,第二那个环境实在不适合跳舞;
④选对适合的舞种也很重要,老年人不要选激烈的舞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注意安全。一次舞蹈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
⑤选一双舒服的鞋子。专业的服装和鞋子是必须的。
在广场舞这个类别中,倪老师还有两套原创舞蹈:一个橡筋操,一个哑铃操。
橡筋操更专业一点,有点像艺术体操。哑铃操简单一点,没有哑铃的话,拿矿泉水瓶子装上有颜料的水,也可以当作哑铃使用,颜色也好看。
策划:花样百姓编辑部
主编:薰衣草
编辑:风信子
文|张楠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