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跨越时空的承天之门也许,冥冥之中真的
TUhjnbcbe - 2023/7/12 1:02:00

徐达把大都的宫城给拆了。

有人说元朝的灭亡就是天意:

因为元朝大都宫城里的金銮宝殿叫大明殿、殿前的门叫大明门,所以元朝的江山也是注定要交给“大明”的。

从吃不上饭的和尚成为一代开国帝王的朱元璋可不去喝这锅迷信色彩醇厚的、不靠谱的心灵鸡汤。

所以他就派大将徐达把这些宫殿统统拆掉了。

于是,元朝的京师大都也就变成了一座相对冷清的北方边城,名字就叫“北平”……

“北平”这个地方曾经有过很多名字,在元朝之前的最后一个叫做“燕京”。

元时又先后更名为“中都”、“大都”。

大都的城建工作历时18年,从里至外分别筑起了宫城、皇城和大城。

元世祖忽必烈采纳了谋士们的建议,“以儒治国、以佛治心”,所以,宫阙布置全部参照汉族型制、设计思想是从《周礼》、《周易》和风水学三位一体的思想出发的。

并且,国号的“元”,即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义。

那么,没有被拆迁之前,大都的宫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皇城以万岁山、太液池为中心,环抱着宫城;

宫城在太液池之东,周长九里三十步。

帝后就居住在其中,这里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神秘的“大内”。

最初的“大内”是没有城墙的,仅用*士环列守卫。

后来才用砖石修起了围墙,名萧墙,俗称“红门阑马墙”。

“大内南临丽正门,正南曰崇天门”;

崇天门外就是宿卫们的居所。

大家发现缺少了什么吗?

在这内外环围的重城式格局的皇城、宫城两门之间,少了一座城楼式的门阙

——没有今日的天安门。

拆了大都的宫城,朱元璋就征召天下工匠、民夫开始了明初都城“应天”(南京)的大规模营建。

插一句,当时相对于应天府这个“南京”,其实是有“北京”的,“北京”就是开封府。

为什么说是“大规模”?

因为动用的施工队伍就达到了20万户、历时断续近30年。

“香山帮”就是这20万户建筑大*中的中坚力量。

请注意,“香山帮”的这个“香山”在苏州的吴县。“香山帮”也还没有与北京发生联系,与北京的香山则更是无关。

那时,苏州地区的商业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许多劳力已经从农田耕作中被解脱、释放了出来,他们得以出外从事手工业劳动。

香山地区也不例外,这里的农民工凭借祖传的土木手艺开始涉足营造业。

这群进了城的农村工匠演化成了著名的“香山帮”。

鱼帆村的少年蒯祥跟随着父亲,成为了其中最初的一员。

洪武25年时,他们在南京金水桥外修建了端门、承天门,打造出了一座T字型广场。

下面要讲的就是承天门。

承天门的出身说来话长,最初是来自隋文帝的创意。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所看到的,皇帝派人颁布圣旨时,开头总是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此,“承天”这俩字笔者就不再解释了。

最初的承天门本是在长安(西安)的,就是隋唐京师宫城太极宫的南门,也被视为正门,是宫城和皇城共用城墙的中门。

当时承天门上建有高大雄伟的楼观,门外左右有东西朝堂,门前有宽敞巨大的宫廷广场;它伸展出的宽约米的朱雀大街(“天街小雨润如酥”说的就是这条大道),是都城长安的中轴线。

这里是隋唐时期皇帝与群臣议*和举行国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封建王朝权力最集中之处。

每当承天门举行“外朝”大典或者“使者四夷宾客则御承天门以听*焉”时,乐舞并作、金鼓齐鸣,仪式庄严、气氛隆重、规模壮观。

逢年过节,皇帝们也往往选择在承天门设宴陈乐,邀请群臣同乐。

“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描绘的就是以上场景。

总之,“承天门”在*治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朱元璋也觉得意义非凡,于是,就将之“盗版”,从西安“请”到了南京。

几十年后,南京的这座“承天”之门又被朱棣“搬迁”到了北京。

25年后的永乐15年,中年蒯祥同大批工匠被一道征召令从南京迁徙到了北京。

这是因为燕王朱棣“靖难”成功了。

但是,当时仍有元朝的残余势力不断骚扰大明北方边境、山海关以外的地区也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为保证北疆和关外的稳定、应对来自外族的*事威胁,这位大明成祖决心迁都北京,以示自己“天子守国门”的情怀。

至于“君王死社稷”的荣光,他则留给了子孙崇祯皇帝

——大明土崩瓦解、社稷倾覆之时,崇祯皇帝至死不逃,吊在了煤山上。

蒯祥他们此行的任务自然是“搬运”皇家建筑。

并且,他也从“营缮所丞”一路晋升到了工部侍郎、食从一品的俸禄,甚至被在北京登基的第六位明朝皇帝宪宗朱见深亲切地称呼为“蒯鲁班”。

蒯祥精于绘图,技高一筹,甚至能够“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宫中有所修缮...样略用准度,若不经意,既成,以置原所,不差毫厘”,这项绝技保证了他不但能够迅速完成设计任务,而且还能迅速地领会、贯彻皇上的“旨意”,最后再用图样表达出来:

“永乐间召建大内,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随手图之,无不中上意”、“有违其教者,辄不称旨”。

总而言之,他的图样完全符合皇上的要求。

明成祖朱棣在营建北京时,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用了三年的时间,一丝不苟地遵循南京的形式、旧制,建起了一座“弘敞过之”的新宫城:

外朝建有“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宫城设午门、午门前设端门、端门前设承天门。

作为“大内”紫禁城正门的承天门是永乐18年竣工的。

那时它只是一座四面透风的*瓦飞檐三层楼式的五孔木牌坊。

我国多数古典建筑都是以木构为框架的,所谓“墙倒屋不塌”就充分表明了木构的骨干作用。

在这牌坊的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

它寓意“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喻示朱棣是受命于天的,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事为尊。

所以,这里被视为皇朝承天命和敬天之首地。

承天门建成后,曾经数次因各种原因损毁而重建。

那位相当于今天的设计师兼工程师、兼施工员、兼工程监理、兼甲方代表的“蒯鲁班”,凭借在营建南京时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在承天门的重建过程中真正地发挥了巨匠的作用,所以获得到皇家无比的信任和巨大的荣耀。

直到近代,“香山帮”还保存着蒯祥的画像,画像中在他的身后就是以承天门为前导的北京故宫的宫殿和门阙。

如果蒯祥没有如此大的功劳而且恩荣并茂,是不敢如此造次的。

经这位“蒯鲁班”重建的承天门,形制上由最初的牌坊式改建为宫殿式。

并且比原来更为高大,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是当时北京城里最大、最高的一座门楼。

城台设置了五个券门,中间的券门最大,为皇帝出入御用。

在五个券门上建有重檐歇山式建筑,计九间三十六对门扇。

九间开阔、五间进深的形式,源于“九五之尊”之意,是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皇权的象征。

承天门还是明朝圣旨出宫的地方:

颁布圣旨时,要将圣旨装在盒子里,盒子用绳子吊着,从承天门慢慢放下去,下面有人跪着接住盒子,表示“承天”的意思。

将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的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从那时起,“天安门”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此前,传说李自成攻进京城后,在“承天之门”前弯弓搭箭射向匾额上的“天”字,可惜没有射中。

身边的小跟班牛金星宽慰他说:

“有天命者任自为。”

意思是“闯王您是有天命的,不必在乎这箭射中没射中”。

李自成却误解了这只舔狗的意思,以为他是说自己没有天命,勃然大怒,顿时起了杀心,幸好被人劝解开。

但是,承天门却在这场战火中被毁坏殆尽,只剩下残垣断壁。

满清入主中原后,出于“长治久安”的需要,特别注重“安”与“和”。

顺治八年,清廷发布诏令,重新修缮承天门,并将其改名为天安门。

将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既秉承了“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命名意旨,又纳入了“安邦治国”、“国泰民安”、“外安内和”的新内涵。

例如,当时皇城的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都突出了一个“安”字。

天安门上的匾额当时刻有满、汉、蒙三种文字,汉字仍为四个字:

“天安之门”。

重新修葺后的天安门整体建筑仍为“九五之尊”的形制,外绕汉白玉石栏、重檐六排柱子,前后带廊、歇山屋顶。

屋顶有正脊一条,正脊的两端有一对华丽的龙型琉璃装饰物,称为龙吻;另有垂脊8条,在垂脊顶端各有一条龙吻,故有“九脊封十龙”的说法。

广场两侧的宫墙外,集中布置着当时的中央各行*机构,包括六部、宗人府、鸿胪寺以及钦天监等。

后来不知何故,城楼匾额上三种文字变为满汉两种;汉字也由四字变成了用楷书写就的“天安门”三字,“之”字不见了,字体也相应扩大。其中的“天”字,由原来的毫米增加到毫米,几乎增大了一倍。

建国前的天安门广场是一个狭长的丁字形广场,相当于清代帝王皇宫大门的前院,四周用红墙密密地封闭着。

当时,这里戒备森严,老百姓是不得跨越的。

如果你要想从西城到东城,不是绕道大清门之南,就是得绕道地安门之北,其间南北七华里之遥的范围均属皇宫大内,是绝对不能穿行的。

那时,天安门前,还有一个金榜廊,用于科考揭榜,凡是经殿试高中的状元,都在这里金榜题名,然后“金殿传胪”。

直到辛亥革命(年)后,东西长安街才算沟通,但是,东西三座门和红墙则一直遗留到了解放后。

天安门广场的第一次整治是在年开国大典前夕。

那时的天安门,广场上杂草丛生、蒿莱遍地,垃圾堆积如山、金水河淤塞发臭、道路年久失修。

北京市*府就发动群众开展义务劳动对其进行突击整治:清除垃圾、拔去芜草、疏浚河道。

并且初步修整了天安门、中华门和东西三座门楼顶,粉刷了台墩和东西大墙,搭设了临时观礼台,加建了厕所。

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与石狮向斜后方作了移动,伐掉了妨碍视线的树木。

广场内的道路铺装了沥青路面,五道桥前展宽了石板路,加铺了钢砖道。

东西大墙新辟了两个出入口。

在广场上安装了一座高22米的旗杆,并在天安门上立了八根高8米的旗杆(东西各4根)。

年8月,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共中央*治局扩大会议决定: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改建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的改建受到了全国人民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跨越时空的承天之门也许,冥冥之中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