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李晓林慈善企业家的大爱情怀
TUhjnbcbe - 2023/7/21 18:52:00

◎本刊记者杜玉

他是将梦想照进现实的奋斗者,他是眼光独到的企业家,他是二十年坚持公益、心怀大爱的慈善家,他就是北京林达投资集团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李晓林。在林达集团的海星艺术馆里,记者采访到了这位多次跻身‘胡润百富榜’的神秘人物。一件简单的条纹衬衫、深色西裤,身材魁梧,眼前的李晓林和想象中的“富豪”有些不一样,说起话来铿锵有力,笑起来不失亲和,在他脸上很难看到岁月洗礼的痕迹。

聊起他创业经历,谈起对地产行业的见解,聊起扶贫的往事,李晓林的独到之处和锋芒慢慢显露。他说:“人要有梦想,没有梦想,不可能成功。一开始,是梦想推动我,现在是信仰。这是一个从梦想到信仰的过程。”

让梦想照进现实

“我是30年前从央行下海的,那个时候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提起林达集团的创立,李晓林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李晓林经历了那个时代三件大事件——“三年自然灾害、上山下乡、辞职下海”,用他的话说“自己也是普通家庭出身”,但生活的经历造就了他坚忍不拔的品质,造就了这位企业界的布道者。

年,当大家还在计划经济里随遇而安时,李晓林已经靠着元起家,在电缆、注射器、彩电生意中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商品特别短缺,什么都需要票证,我看到这个商机,就做贸易起家了。”年李晓林留学日本,“我发现日本妇女体质偏寒,她们非常喜欢中国的乌鸡白凤丸。然后就买好多乌鸡白凤丸出口到日本,作为留日的中国学生中我赚到了日本人的钱。”李晓林的商业天赋逐渐显现,而他不想止步于贸易,他期待更远的远方。

“贸易只是一个过渡,我的初衷还是想做投资。”贸易只是他完成原始积累的一个捷径,回国后的李晓林看到中国当时住房紧缺,“老少三代挤在一个四合院里,住房太紧缺。而北京要发展,污染的工业企业必须迁走。就在那时,我发现了商机。”李晓林贷款收购了当时位于西直门的一个食品厂,在原址上盖了一幢中档公寓。“我是第一个买国有工厂建房子的民营企业,我拿到产权证是号。”

年,李晓林投资兴建三里屯幸福公寓,创造了当年开工即销售完毕的经典,他被圈内人士誉为京城投资界内的一匹黑马。“那里原来是北京补花二厂,地理位置好,工厂开出条件特别高,一开始算下来基本是没钱可赚的。”李晓林不肯放弃,仔细研读*策、测算价格,在他几番努力下,公寓才得以建成并创下辉煌。至此,短短几年时间,林达集团收购兼并了数家大型国有企业,如原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北京煤炭四厂、北京儿童食品厂、北京补花二厂、北京地质仪器厂等,在北京投资建设了牡丹园公寓、西直门公寓、幸福公寓、紫玉饭店和林达大厦、远洋新干线、林达海渔广场;在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淮安市、南通市、天津市等地都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投资总额达几百亿元。李晓林开始拥有许多光环“中国第一辆劳斯莱斯拥有者”、“地产界先行者”等,但对他而言仅仅是完成了人生阶段性梦想,他还有更多的想法要付诸实践。

房地产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

年,李晓林打造的独具海洋文化的地标建筑——林达海渔广场,创造了城市综合体品牌和销售史上的奇迹,这是他剑走偏锋、眼光独到的创举。林达海渔广场将不规则的建筑单体用鱼形布置一气呵成,5A级写字楼做成鱼头的形状憨态可掬,它在中国首创HOPSCA概念——酒店、写字楼、公寓、艺术馆、商街、海渔公园六位一体,成为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面世之初,林达海渔广场的“另类”被业内人士所不能理解。但在李晓林看来,房地产从来都不只是生意,也是他施展艺术才华的领域。“我觉得房地产是一种凝固和型态的艺术,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到一定程度要开始追求建筑设计和造型的多样化。”

李晓林的眼光是非常犀利和独到的,在林达海渔广场之后,他继续勾画着更伟大的“海渔蓝图”,他要打造汇聚世界闻名精华与人文资产的微缩国度、穿越时空的情境化外语学习疆土。“中国有两亿学生,外语书面能力可以,交流能力不太行。不是我们学生笨,而是没有语言环境。我打算在全国十个城市建造外国语言场景的‘外语城’,为国人锻炼语言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哈尔滨是第一城。”谈起“外语城”的建造,李晓林说,中国的学生和年轻人需要这样的“外语城”,我是为他们打造的地方。

李晓林介绍,林达集团哈尔滨外语城以马赛克文化艺术为主题,文化教育产业、旅游观光产业、影视传媒产业、商业体验产业四大产业为支柱,投资规模近40多亿元。“我将西方建筑史上十三种建筑流派全部融入到外语城的建设中,九个国家分区:英国区、法国区、德国区、意大利区、西班牙区、荷兰区、俄罗斯区、摩洛哥区、亚洲区,真正实现无需签证、无需长途飞行就可以体验异国风情的生活体验城。”李晓林告诉记者,他十分欣赏美国城市规划大师沙里宁的一句话,并将其作为林达外语城的标语:“城市是一本书,从中可以看出它的文化抱负、读出它的文化追求。”继哈尔滨“外语城”之后,还有江苏南通、成都等城市会陆续建立起林达外语城,他不仅是在打造自己的产业,也想为城市发展打造一张文化、旅游、教育的新名片。

二十年公益慈善路

如果说企业是李晓林实现梦想的平台,那骨髓库建设和扶贫就是他实现梦想后的信仰。吃过苦的李晓林在拥有财富后,始终没有忘记如何让金钱变得更有意义。从捐款万重建嵩祝寺至今,李晓林的公益慈善路一走就是二十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委员长评价他:“李晓林先生作为优秀的企业家和慈善家,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谊,实业报国,致富思源,为中国慈善事业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慈善事业的肇始,李晓林也是想给企业品牌建设加分,但慢慢地,他把慈善当作一个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工作中接触了不少生活艰难的家庭,作为一个全国*协委员,我有责任关心、帮助他们。”年,李晓林的一位台湾来大陆做生意的朋友,他的孩子得了白血病,急需找骨髓配型,在大陆骨髓库没找到合适的,最后回了台湾。经过此事,李晓林发现我国中华骨髓库名存实亡,这触动了李晓林,他带头捐款万,并联合十几个企业家发起建立了骨髓基金。“他说,中华骨髓博爱基金”是他人生追求公益目标的一个象征。

此后,他不断地捐款和在全国*协会议上提案,今年还提交了《关于将器官移植手术费纳入大病医保的建议》的议案,希望能挽救更多的生命。“当时骨髓库才两万例配型,现在拥有近万例。”李晓林骄傲地告诉记者。

“每一次慈善活动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我愿意为更多的人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5年,李晓林赶赴一个年均收入不到元的贫困村进行捐助活动,他了解情况后在那里建立了林达思源小学。当他乘车离开时,看到在扬尘中拼命追赶他车的孩童,他忍不住红了眼眶。“我回头看窗外,他们全被裹在汽车扬起的尘土里,隐隐约约能看见蓝校服、红领巾,已经洗得没了颜色。”十年来,李晓林共为教育、文化、扶贫等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五千多万元人民币,被民*部授予“中华慈善奖”。

从最初的单兵作战到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这一路李晓林有苦有乐。但当他看到一个个患儿因为他的救助得以康复时,当贫苦家庭因为他的资助有了希望时,他知道他有责任继续关爱弱势群体,有责任将公益慈善坚持做下去。李晓林说:“四年来我们募集善款捐赠辆救护车,届时全国个国贫县、每县都有3辆思源救护车奔跑在救死扶伤第一线。要让‘思源之光’照耀祖国西部的山山水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有“小家”才有“大家”

李晓林投身慈善事业,不仅是自身感受使然,还是受母亲的熏陶。“我母亲是一位大家闺秀,非常有爱心。她做了许多的善事,曾帮助一百多农村的青年人到北京就业。”李晓林最大的遗憾是,“母亲去世太早了,才73岁,一辈子为我们操劳,养育了我们四兄弟,没享什么福。”他为纪念母亲,在林达外语城建立了“母爱广场”,并希望将母亲“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理念传递下去。

李晓林要求他的家人同他一道将慈善的幸福传递下去,他比喻自己是高飞的鹰,去开拓新世界,后方要有一支经营团队帮他管理好财务和后勤。“我的夫人是我们集团的总裁,她是很有能力的人,她把集团事务打理得很好。正是这样,我才有精力做更多的事。温暖、稳固的后方是很重要的。”李晓林坦言,他的女儿也有自己的事业。

李晓林的女儿是中国马赛克艺术协会的主席,加拿大留学归来后,创办了自己的艺术公司,现在研究推广国外的马赛克艺术。“我的女儿是搞艺术的,她最大的梦想是,做个马赛克的毛主席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不怕风吹雨淋,不用年年换了。”林达海渔广场里的海星艺术馆就是用马赛克打造的,里面有许多李晓林女儿的马赛克艺术作品,他也在为女儿实现梦想助力。

李晓林说自己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陪夫人逛街,家里大到家具小到饰品,甚至林达大厦、海星艺术馆里的许多东西都是他跟夫人亲自挑选的。“每周末我跟家人都要抽时间去逛街,我还有一个小外孙,非常有音乐天赋,我们一家人很幸福。这样我才能走得更远,先有‘小家’才有‘大家’嘛!”

“我更希望大家记住的是做慈善的李晓林。”采访行将结束时,李晓林称,今年的两会他还会继续提案,他也衷心希望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为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晓林慈善企业家的大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