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都是花甲之年的老人,有人把生活过成了诗,
TUhjnbcbe - 2023/7/25 23:42:00

原创/静月荷

导语:

麦家说:“生活不是你想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城市里的楼房,建得越来越高,道路修得越来越宽。快速发展的城市,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涌入城市。

这是一个好时代,对于年轻人来说,到处都充满了机遇。只要肯吃苦,想挣钱就不是一件难事。

建筑工地、生产流水线、的哥、快递哥、外卖小哥,到处都闪动着年轻的身影。辛苦一个月的效益,相当于在农村老家一年的收入。

尝到甜头的年轻人,老家对于他们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他们宁愿住在十几平米的出租屋里,感受城里快节奏生活,也不愿回到农村老家刚修好的三层楼房里。

年轻人喜欢城市里川流不息的车流,喜欢傍晚看高楼林立的一扇扇窗户里透出的光亮。那每一扇窗户后面,必定都有一个故事。

年轻人想象着,什么时候自己也成能为故事里的主角,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窗口……

然而,远在农村老家的父母,却在日夜守护着他们梦中的家园。

01.曾经的农村,是城里人羡慕的家园

叔本华说:”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记得小时候,和外婆生活在一个小镇上。那时,街上的邻居大多是农村户口,我们属于少数居民户口之一。

当时,好羡慕那些家里是农村的同学。偶尔去他们家玩,同学父母总能变出很多好吃的东西:花生、大枣、烤玉米。在那些总惦记“吃”的日子里,能吃上这些美食,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从那时候起,就觉得生活在农村里的人,真是幸福。他们拥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可以满足口腹之欲。不像城里人,每月粮食定量,如果家里孩子多,粮食一定是不够吃的。经常是土豆、红薯当干粮,以补充粮食的不足。

后来,因一些变故,小学还没读完,就随外婆离开小镇,来到了父母工作的城市里。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小镇也成了童年的回忆。

一次偶然机会,乘车经过小镇,忍不住下车重游故里。小镇依然还是记忆中的样子,只是看上去更破旧了。老城改造绕过了当年曾经住过的那条街,所有的街面房看上去更加陈旧,当年的老邻居依然还住在那里。

岁月不饶人,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多少生活的过往都已印刻在了脸上。曾经的同桌,那个有着清秀面庞、文静、甜美的女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身材走样、脸上写满沧桑的中年大妈,手里拉着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孙子。

农村人结婚早,自己女儿才在上大学,而同桌的她都已抱上了小孙子。

时间真的可以改变一切,事实证明:人是没有可比性的,更不能把生活在不同时空下的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

02.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把日子过成了梦

前阵子,陪母亲走亲戚。现在,农村的条件比过去好了许多。家家都修了楼房,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宽敞的房子,明亮的窗户,生活在里面应该很舒适。

只是宽敞的二层楼房里,仅住着表叔表婶和两个不大的孩子。两位老人都是快70岁的人了,空旷的房子里,没有了年轻人的身影,便显出一种冷清。

当年,表叔他们家的老房子太旧了。眼看大儿子要结婚,表叔便拿出所有积蓄,还借了点钱,才把旧房子翻修,盖了这座新楼房。一楼老两口住,二楼是儿子的婚房。

表叔表婶养了二儿一女,儿子都结婚了,女儿也出嫁了。按理,老人可以轻松一下了。可现实却让他们轻松不起来:儿子媳妇想多挣点钱,早日把帐还上。两人结婚没多久,便外出打工了。一晃七八年过去了,大孙女已经6岁多、小孙子也快3岁了。

表叔他们还种了几亩地,平时还要抽时间去地里打理庄稼、收拾菜园子,那可是他俩主要的经济来源。

农村有个说法:如果是两个儿子,那么,一个儿子负责养一位老人。表叔归大儿子养,表婶归老二养。眼下,两个孩子表叔一个人看不过来,表婶只好先过来帮老伴。等儿子媳妇回来后,也许表婶就会搬到老二那里去住了。

据说在农村,这种因养老问题而将老夫妻人为分开的现象很普遍。人老了,本来相互是个伴,两人在一起也许晚年过得会更幸福。

然而,因为两个儿子不愿意同时养二位老人,只好将相濡以沫的夫妻分开。这会给老人精神上带来多大伤害,想必做儿子的从来没有想过。

看着表叔表婶忙碌的身影,心里真不是滋味。他们这个年龄,如果放在城市里,可以什么都不用做的,更不会给他们身上压担子。只要老人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活着,就是儿女最大的幸福了。

而眼下,表叔自觉身上责任重大,想到以后要靠儿子养老,就得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完成儿子交给的任务。

只是,随着老人年龄越来越大,这样的日子他们还能撑多久。好在,表叔表婶身体都很健康,至今也没得过大病。

03.同是花甲之年,农村老人和城里老人晚年生活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

其实,农村老人和城里老人,因生存环境不同,在生活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

首先,城里60岁老人,都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不管从什么岗位上退下来,退休工资少则二三千,多则五六千,甚至还有更高的。而且,退休工资每年还会增长。只要不生大病,衣食无忧、安享晚年是没有问题的。

况且,这些老人退休前,大都已住上宽敞的房子、手里多少还有一些积蓄。常言道,老人晚年幸福的三个保障是:有一个安乐窝、有一笔存款、有一个知冷知热的老伴。城里的老人,大都能满足这三个条件。

而且,城里老人即使60岁了,看上去仍然身强体壮。于是,大部分老人退休后,开始追求生活质量:或上老年大学,在琴棋书画中陶冶情操;或唱歌、吟诗,追求心灵的释放;也或摄影、拍照,游走四方,把日子过成了诗情画意;还有的,即使帮儿女带孩子,也不忘抽时间跳跳广场舞、扭扭秧歌,让老年生活不至于太乏味。

而农村60岁的老人,因没有退休这一说,即使已到花甲之年,可肩上的担子依然无法卸下:儿子没有结婚的,要攒钱给儿子娶媳妇。即使儿子结婚了,可年轻人不可能留在村子里,他们要出去打工挣钱。过个一年半载,等媳妇有了孩子,自然会把刚刚断奶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妈还要出去挣钱。

而身为60多岁的老人,不得不像当年养儿子那样,再把孙子一点点养大。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年轻人一定是体会不到的。

况且,操劳一辈子的老人,身体大多不是太好。可因为要带孩子,就不得不硬挺着,遇到个伤风感冒,医院,随便买点药吃了,症状缓解了就不管了。

现在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府每月会给他们发几百块钱,作为老人生活上的补贴。

有人说农村人吃粮、吃菜不花钱,一个月有几百块钱足够了。可也得买些生活日用品、奶蛋营养品吧,这都是需要花钱的。

况且,农村老人攒了大半辈子的钱,在给儿子修房时都会拿出来,不够也许还会借债。

而手里有存款的必定不多,大部分老人的晚年,还要依靠儿子来养老。这就使已到古稀之年的老人,仍然不能停下来好好休息,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这些老人还得操持家务、带孩子、忙地里的庄稼,真春蚕到死丝方尽。什么时候,老人才能真正闲下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也许有人会说:生命在于运动。是的,在身强力壮、腰腿硬朗时,多劳动是好事。可如果是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还在田间劳作,你会做何感想?

在农村,老人晚年过得好不好,不仅要看老人有没有一个好身体,更在于儿子们有没有孝心了。如果老人一旦卧床不起,真正能善待老人的又有几个?

而城里老人,即使儿女不孝,再不济一个月还有几千块的退休工资,可以不看儿女的脸色活着。

其实,这也许就是城里老人与农村老人在晚年时的最大区别。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相信随着农村扶贫*策的逐步落实,农村老人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结束语:

60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大部分人在这个时候退休,开始步入老年生活。60岁是花甲这年,工作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是应该停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一下生活的馈赠,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生活在城市里60多岁的老人,他们的日子是悠闲的、充实的、快乐的。因为,这些老人都有自己的退休工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正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公园里、广场上,到处可以看见自信满满的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他们或打拳、练剑,或唱歌、舞蹈,也或三三两两,绕着湖边散步,和朋友唠唠家常,日子过得快乐而充实。

即使他们也会帮儿女带孩子,接送孙子上学、放学,可他们是自由的。哪天累了,不想做了,就可以停下来休息。因为,儿女们没有完全依赖老人,他们随时可以冲上去代替老人。

可总有一些农村老人,尽管60多岁了,可依然无法给自己放假。他们肩上的重担还没有卸下,儿女尚且不能自立,又哪来的能力保护和照顾老人呢?

部分农村因欠发达的经济现状,使年轻人不得不离家,去几百、几千里之外的城市打工,只为能挣一份远远高出在家乡的工资。

而这样的代价却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村里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守着几亩薄地,艰难度日。

老人不敢生病、不敢让自己老得太快,因为孙子还小,还要把他们养大。儿子们打工寄回家的钱,老人们哪里舍得花,先存起来。

老人心里明白:将来孙子上学要花钱;儿子不能永远在外面打工,回来后,无论做什么也都需要本钱。

就这样,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这些老人还在支撑着一个家,为儿女们分忧解愁。给在外打拼的孩子们守好家园,等待他们回家的那一天。

老人还在操持家务、在田间劳作、在哄孙子睡觉、在接送孙子上学、放学,在盼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实问题。

现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村脱贫致富,就是在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如果年轻人不离村子,就能挣到一份让他们满意的收入,想必大家就不用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了。这样,家里的老人、孩子就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和陪伴,老人也能过上他们想要的日子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都是花甲之年的老人,有人把生活过成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