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淮阳师范系列(二十五)画像师傅我们曾是淮师校友
作者:范友*
仲夏的傍晚,微风的吹拂消去一天的热浪,夜灯闪烁。
城中广场旁的甬道边一画像师傅正专心致志地为过路悠闲的人画着像,周围围了许多看客。
走近旁边,一块小黑板上写着比较醒目的几个字:现场画像,十分钟完成。小黑板的旁边摆放着几张已画好的人物像,有名星歌星、有作家等人物像,看上去很逼真。
“师傅,多少钱一张?”
“落黑的价钱,平时画一张50元,现在只收30元。”
“画哩像不像?得与你下边摆的像一样啊。”
“放心,画出来不像不收钱,你在等二分钟,看我给这位美女画的像不像。”
画像师傅一边不慌不忙地画着像一边回答着另一要画像人的话。
画像师傅看上过60多岁,微胖,满头银发,额前浅浅深深有几道皱纹,两眼很有神,双手看上去多了许多沧桑。
“好,画的真像,您真是高手,给我来一张!”一小伙看着画像师傅画好的一张激动地说。
“这师傅真不简单,十分钟画得真像。”
“这可是不是一天两天自功夫,估计上过美术学院。”
“师傅,收徒弟吗?我得给您学习学习。”
………
围观的人为师傅精湛的画像水平议论着夸赞着。
风似乎很大,夜也很深了,师傅摊前的人渐渐而去,今天的收获满满的。
“这会儿没人了,给画一张吧,我看你一直在旁边观看着,给钱不给钱都行,我免费给你画一张。”
“行,师傅,画一张,留个纪念,该收多少就收多少。”
“那可不行,我说过了,免费送的,以后多给我介绍些人就行了。”
师傅支好了画架,让我坐在一个方凳上,并安排着我要随意,或看着他或看其它地方,都行。他铺上了纸,双眼注视着我的脸庞,笔在走动着,似乎能听到笔的“沙沙”声。
“师傅今年高寿?家是哪里的呀?”
“今年65了,家是淮阳的,退休几年了。”
“淮阳的,离淮阳师范近吧。”
“老几届的师范人,没退休之前一直在村小当老师,莫非你也是淮师人?”
“是的,论起来咱们还是校友的,不过,您比俺大,我应该喊您叔吧。”
“那可不行,即使是校友,得以师兄相称,你是哪一届的?”
“我是88届的,91年毕业的。”
“好啊,那你应该是70后,70后和80后的中生师相比较比我们那时的中师生生活好过的多,无论从校舍建设或是师资力量上都比我们那时强。”
“您出来画像几年了,晚上住哪了?”
“咱两个县离得很近,家离这十来公里,我开的有电动三轮,画完回家个把小时。”
“孩子都成家了,在外他打工,孙子孙女都跟着爸妈的,我和老伴在家帮他们种着地,这不,趁着收麦时节还不到,拿出自已的老本行,给人画画像,即可挣点零花钱,也可充实一下生活。”
“这样说您在师范学的是美术专业,功底深厚啊!”
“是的,从小就爱画画,进入淮师后那可是如鱼得水,当时淮师虽没专门设立美术专业,可在美术方面有造诣的老师很多,经恩师们全力的指点下,基本功打的很扎实,每一年县举行的书画比赛,我还拿过许多奖,给学校增了光。这要感谢,还得感谢恩师们啊!”
“不过,自己在淮师主攻的是美术,毕了业回到家乡根本用不上。所以一直在小学担任语文课和班主任,不过,虽说用不上,可我一直没丟,坚持每天都画,毕竟自己热爱这一行啊。”
“画完像,您别走了,俺家有地方住,住我那,咱喝点,再喷喷。”
“今不行了,改天吧,我隔几天还来,到时再喝点。”
“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师兄”画得很逼真。
辞别“师兄”,一路上我想的很多。
从中师走出来的他们和我们虽谈不上是农村教育的“精英”,可所追求的理想是同的,信念是一致的,在风雨里,在岁月里把贫瘠的“土地”滋润得如此“肥沃”,的确是功不可没的。理想和梦想同在,我们的眼才更亮,今天和明天也愈灿烂辉煌。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评论家李少咏老师说过的一段话:拥有了一份美丽的梦想,也就是拥有了一份前行的永恒动力,拥有了一份生活幸福和快乐的切实保障,也从而让我们的生命拥有了一种永远不会褪色的灿烂与辉煌!我们的生命之花将因为有了她而更加鲜艳,我们的创造力量将因为有了她而永不枯竭,我们的灵*之歌也将因为有了她而永远高亢、明亮!
作者简介:范友*,年毕业于淮阳师范,中共*员,中小学高级教师,乡土诗人。一直扎根农村教育一线,把爱倾注在乡村校园的每个角落。多次荣获省市县优秀中共*员,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工作之余,喜欢码些文字,充实生活。多年来,其诗歌散文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网络发表近篇(首),代表作《今夜想娘》、《村西头的那片麦场》、《夜欢的村庄》、《怀念母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