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亲眼所见、所闻,真不敢相信这个仅有口人的村庄,竟有文化志愿者人,而且连续搞了10多届的村晚。一场晚会上能遴选出3个多小时的经典节目,民间文艺、舞蹈、小品、歌曲等雅俗共赏。村里的大部分乡亲,都是这样伴着村晚的歌声、笑声、掌声愉快度过的。
这个村就是西华县艾岗乡侯桥村,豫东平原上一个非常普通的村庄,但是他们却有一个优秀的文化合作社,她的名字叫“盛德”。
菊花飘香的季节,我们走进了这个充满神奇的地方。在侯桥村委会,村*支部书记侯德明接到了我们,提起村文化合作社的事侯书记如数家珍:“俺村历来有热爱民间文艺的传统,自年村里成立了“民间文艺队”起,年改名为“夕阳红腰鼓队”,到年成立起盛德文化合作社时,队伍越来越大,从开始的1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多人。人员从过去为数不多的老年人当主角,到如今大批年轻人加入,添加了新鲜的血液,老、中、青三结合,中年人挑大梁,老年人当教练,俺村整个的文化团队充荡了生机活力。”
“俺村的文化合作社也是全乡最大的文化合作社之一,由腰鼓队、盘鼓队、广场舞队、扇子舞队、马队、旗队等组成。不仅多次参加县、乡、村举办的重要活动,自己每年还开展各种活动三四十场。”
“不论节庆、婚嫁、生日、开业、寿宴,只要有人请,不管给不给钱,我们都去演出。活动范围遍及附近鄢陵、扶沟、西华交界处的几十个村庄。因为我们的腰鼓打的出名,无论到哪里演出都能得到热情欢迎。”
在侯桥村一处极为普通的农家院里,我们见到了合作社老腰鼓队队长侯合振。侯合振虽然已过古稀之年,可是看上去仍然精神矍铄,身体还很硬朗。说起文化合作社的事,侯队长还是激动得合不拢嘴。
侯合振是最早组建村腰鼓队的元老之一,在这个没有任何工资、报酬的岗位上已经奉献了50多年。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劲头一点都没减。每次排练、演出他都亲自到场,跑前跑后地,操心受累的,是腰鼓队的主心骨。有一次晚上腰鼓队到外乡演出,一个队员的电动车坏了,他把自己的电动车让给队员,自己推着电动车走了10多公里才到家,汗水把棉袄都浸湿了。
笔者问侯合振后悔过吗?他听后很是笑容满面:“咋没后悔过呀!耽误农活了,家属埋怨,搞文化也不能挣金子、挣银子的。可是大家搞文化是那么高兴,那么开心,我这老头家更不能说别的。再苦再累咱心里高兴,更别说后悔了”。
年轻漂亮的侯红琴是村文化合作社的“盘鼓公主”。我们来到她家时,并没看到多少高档的家电、家具,但是屋里屋外却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红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盘鼓,很想把传统的盘鼓与广场舞优势融合起来。
因此侯红琴苦心钻研,把盘鼓舞、广场舞与地方特色融为一体,开创了别具一格、大气磅礴的新型盘鼓表演形式,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红琴的爱人常年外出务工,自己在家要带两个孩子,照顾年迈的父母,还要耕种10多亩庄稼,家庭经济并不宽俗。当她听说盘鼓队、广场舞队缺少服装和鞋子时,就立即卖掉了自家的辣椒,为大家购买回统一的衣物和鞋子。队员们渴了,她默默地买来了矿泉水。音箱坏了,她自己出钱去修。实在无法修了,她就借钱为大家购买新音响。几年来,侯红琴已为村里文化队伍自掏腰包多元。
文化合作社还有对“文化夫妻”,丈夫侯国华是村里老*员、老干部,也是本村盛德文化合作社的社长。由于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务工,他就一直在县城接送孙子、孙女上学。爱人赵春梅是文化合作社的小品演员,还兼职小品的策划和编剧,编的节目都比较接地气。赵春梅在村里开了一家农资服务部,平常也是相当繁忙。
可是只要文化合作社开展活动,侯国华就把孙子、孙女交给别人接送,并且第一时间赶回村里。赵春梅也干脆把农资部直接锁门,夫妻二人同时出现在活动现场。改编新型扇子舞时,侯国华自掏腰包请老师前来培训。腰鼓队的镲打坏了,赵春梅二话不说掏钱去买。几年来,他们购买盘鼓、架子和扇子舞的服装垫支的钱达到多元。
心情好,人不老”,这是合作社“女小生”汪玉英的口头禅。今年69岁的汪玉英,参加村里文化宣传已有20多年的时间。汪玉英泼辣大胆,戏路很宽。擅长小品、快板、演戏,而且扇子舞、腰鼓也是一把好手。无论演什么节目,只要汪玉英一上台,就能把人物演活,把演出推向高潮,是村里公认的“大明星”。
汪玉英的丈夫开了一家饭馆,平常也比较忙,可是对汪玉英的支持却是体贴入微。汪玉英排练节目回来晚了,丈夫就到排练现场送饭,送饭时还多带点,让大家也免费吃。送饭去的次数多了,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炊事班长”。
“扇子舞队”是合作社的一支传奇队伍。队员的平均年龄都在65岁以上,而且大部分不认识字。为演好节目,这帮老大妈可没少下苦功。彩扇拼字,需要全体队员的紧密配合和默契一致,一个人出错,全盘皆输。往往为了拼上一个字,队员们要认真地化上两个小时或更多的时间。为了排练,夏天晚上,她们热得大汗淋漓,冬天却冻得浑身发冷。但是她们从来不埋怨,不放弃,拼字练不成决不“收兵”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如今,这帮老大妈不仅能用扇子拼出许多的祝福语,还能拼出许多漂亮的花朵,她们用独特的肢体语言,呈现出了活灵活现的文化符号。因此她们表演的扇子舞参加了“西华县十七届桃花节文艺会演”,也成为县内外最叫好的节目之一,所到之处都能听到观众热烈的掌声。
村里的乡亲至今还记得年的村晚。那次晚会阵容最为强大,打破了以往多年的规格。放假回家的本村大学生侯松峰、侯赛因担纲主持,西装革履的他们,全程使用了普通话,让队员们都跟着“洋气”了一把。
晚会共参演精彩节目16个,盘鼓、腰鼓、扇子舞,你方登罢我上场。小品节目《一晃就老了》、《戏比天大》、《亲家斗嘴》,还有歌曲、广场舞、三句半等。一个个节目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展现出了新农村的日新月异、农民群众的朝气蓬勃,让移风易俗的故事更加生动。
参加演出的60多位文化志愿者,用精心的创作、热情的演绎传递出对新农民新变化、新时代新生活的喜悦之情。本村和邻村的乡亲近千人观看了晚会,三个多小时的演出,鼓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拍照的、录像的、往外传播的,观众也忙得不亦乐乎。
多年来,侯桥村这支文化队伍,已成功举办了10多次村晚,参与了无数次的公益演出,还开展了腰鼓迎亲、农副产品助销、开业庆典等创收活动。队员们走过的地方,留下了欢声笑语,赢来了阵阵掌声,这些正是文化合作社队员们所追求和期待的。(苏韵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