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刷新数字体验
TUhjnbcbe - 2023/8/12 21:20:00
白颠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0986238.html

本文转自;

本报记者王彬

图书馆案例

手机、机器人、无人机一体互通的智慧服务

一部手机就可自主完成图书证办理、图书借阅与归还;一个智慧书架就能精准快速定位图书并导航找书;手机、机器人、无人机一体互通,实现一系列智慧化服务……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已经融入广大读者的阅读生活。而在读者可见范围外,一批数字产品和技术思维也正高速运转着。

早间,当读者步入秀洲区图书馆,正对浩瀚藏书,透过投影可见一轮旭日从“长虹桥”上缓缓升起,美好阅读的一天就此开始。书山、书海、书桥彼此连接形成“书海架长虹”景观,是秀洲区图书馆的看点之一。作为年9月启用的新空间,这番设计不仅实现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为图书馆数字服务和智慧产品带来了新挑战。

由于图书馆整体环境呈流线型,书架摆放并不限于传统的“横平竖直”,而是依需而设、据美而行,有许多异形空间布局。为更好地服务读者,秀洲区图书馆将快速精准找到图书作为首要目标,进行了相应的数字化设计。“传统空间尚且有找书难的问题,在新空间快速找书难度就更大,关键是做好指引。因此,我们为图书上了两道数字坐标。”秀洲区图书馆运营团队负责人刘晓清介绍,这两道数字坐标,即用数字标签精准标注图书所在位置、数字地图精准规划寻找图书线路,两者通过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和蓝牙技术相结合,能让读者跟着手机导航更快与目标图书相会。此外,该馆还开发了“随手借”手机自助借书服务,方便读者扫码即借,大大优化了相关流程。

“以前,图书馆的数字化技术更多应用于内部管理体系或管理平台建设。现在,我们在新空间更多是站在读者角度,提供适配用户需求的数字产品。”刘晓清表示。

除馆藏图书导航系统和手机自助借书,读者还能在此享受耳机森林、阅读太空舱、听书墙等音频服务,到朗读亭里体验声音角色扮演,用VR游览秀洲八景。

数字服务越是丰富,越要做好顶层设计,高标准的运营团队提前介入是重要前提。凭着多年担任省级图书馆馆长的经验,刘晓清带领团队梳理了一组数字服务需求,并根据基层图书馆条件和用户基础,进行了需求排序,按照优先级,分阶段分重点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数字服务不是推出一个新设备或单个产品,而是要形成一整套服务读者的系统。”谈及技术落地,刘晓清表示,秀洲区图书馆在建设阶段重点有一个负责技术总集成的供应商,对接多个技术供应商,统筹数字服务,提供技术维护,保障数字服务有序、稳定、长效推进。

“我们与技术集成方的沟通非常密切,确保技术运营能够有效提升数字产品质量。”刘晓清认为,与设备投入相比,运维投入甚至更重要,得让专业团队干专业的事,才能完成好数字服务或产品对更新迭代的要求。在这一方面,新空间的数字化更为超前、更加直接、更有效率,在保证基础之上需要有大量形态创新。

目前,秀洲区图书馆正在探索开发全馆数字馆员系统,由数据大屏、泛在屏系统及咨询机器人构成,为读者提供实时馆藏文献、读者流量、活动预告等信息,以及书目检索活动预告与查询等交互服务。只要读者站在数字馆员系统面前,数字大屏就能识别读者信息,根据其借阅记录推荐图书,或为新用户制定阅读计划,从PC端到移动端,数字服务一键触达,既是服务手段,也是推广渠道。秀洲区图书馆的目标是让数字服务跟上互联网、跟上群众的网络使用习惯和移动生活方式,让读者一走进这个新空间,就能与图书乃至其他读者实时互动起来。

“我们希望读者来到这里,心里不会因觉得过时而‘咯噔’一下,而是因便捷而感到舒适满足。我们倡导的是这样一种服务理念,借书如同快递一般快捷,阅读服务如同一顿大餐一样满足,数字产品如同网购云游一般随时可享。”刘晓清说。

美术馆案例

观众在元宇宙与画作“交朋友”

有人是因为完全开放的空间布局,有人是因为炫彩的灯会,还有人是因为想象力十足的数字艺术展,来到江苏南京建邺区24小时美术馆(简称“24小时美术馆”)的人们,或许会留下不同的记忆,但大家的整体印象相似:这里能看到数字与艺术相结合的最新形式,这里能看到数字中国的灵动样貌,这里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别具匠心。

24小时美术馆由8个玻璃房升级改造而成,每个玻璃房大约20多平方米,散布于建邺区国际青年文化广场。在年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期间,24小时美术馆首期艺术展就充满科技感,巧用数字化,以各类装置和多媒介互动,让人们透过玻璃盒子赏名画、听心声、对话机器人等,吸引了各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刷新数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