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位于西单路口东北角的西单文化广场,曾经是许多年轻人的休闲购物必选之地。年,西单文化广场周边竖起了高高的围挡,启动升级改造,这是自年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手术”。4月27日,改造后的西单文化广场将正式揭开神秘面纱,以全新的形象亮相,在西单构建崭新的潮流地标。
西单文化广场改造后效果图。
蜕变
模糊室内室外界限在公园里逛街购物
地上是绿地公园,地下是商业空间。尽管包裹在广场外的围挡还未完全拆除,但站在西单北大街南侧的过街天桥向下望,一个隐匿在城市森林之中的商业空间已经初具雏形,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和清扫,以迎接“五一”前的亮相。
改造前,西单文化广场就是年轻人的潮流聚集地,小商铺聚集、以格子铺为主的77街购物中心,充斥着潮流服饰、饰品和街头小吃,吸引大量年轻人来淘货。但随着设施老化和周边大型商场崛起,77街购物中心亟待升级更新。年,西单77街购物中心停业。
历经6年规划改造,西单文化广场终于实现华丽蜕变。记者走访现场看到,整个广场变成了公园式休闲空间,城市森林围绕着环形下沉广场,人们可以从多个入口进入广场,就像漫步在公园中一样。
整体来看,崭新的西单文化广场打破了自然、商业、艺术的边界,广场的地下空间变得地面化,模糊了室内室外的界限,给人一种在公园里逛街的体验。同时,广场建筑弱化了商业特征,整体呈现古朴的灰色调,更像是一座博物馆。正式营业后,地面公园24小时免费开放,公共空间还会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这里将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新地标。
新名
“更新场”每个阶段都站在“更新”前沿
改造升级后的西单文化广场,吸引人们的不只是自由穿梭的逛公园式体验,还有新潮有趣的商业空间。西单文化广场的地下商业空间如今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更新场”。
“更(gēng)新是对历史的回应,更(gèng)新是对未来的期待。”项目运营方华润置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对场地的理解和对客群的定位,项目携手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设计师刘治治,让“更新场”的名字变得具体化与可视化。
谈起“更新场”名字的由来,刘治治解释,这块商业场地在大众的印象里没有一个明确的称呼,因此在起名的时候没有太多历史包袱。西单作为北京商业发展的溯源地之一,几乎每个历史阶段都站在了“更新”的前沿。之所以称作“场”,则是希望它的身份不仅是商业体,而是成为一个有活力、有多种可能性的场所。
在刘治治的记忆中,西单就是商业启蒙的地方。“我读初中的时候,全北京最时髦的就是华威大厦,瓷砖外饰面、茶色玻璃、开放的购物区,这些形式和设计都是北京没有过的。”在他看来,西单承载了某一个时间段内浓厚的集体记忆。随着北京商业格局的变迁,西单的影响力发生了变化,但是求新求变的精神特征深深地刻在了西单的商业基因中。
商业
“新”特征首店扎堆儿吸引追潮年轻人
带着崭新的名字,西单文化广场的地下商业空间突出“新”的特征,将在西单构建崭新的潮流地标。记者走访看到,目前不少店铺已经挂出了招牌,从潮流时尚到餐饮小食,从艺术文化到生活方式,一系列新鲜有趣的品牌一起入驻西单,与西单商业街其他商场里的品牌形成差异化。
日本当红蛋挞店的北京首店、日本设计师品牌的全国首店……随着“更新场”亮相,不少品牌也将迎来“首秀”。据项目方介绍,“更新场”围绕青年、艺文、设计,引入了数十个品牌,其中近一半都是全国首店、北京首店、北京西区首店及高能级概念店集合店,吸引当下追求潮流的年轻人。
交通
极便捷与地铁和多个商业体连通
改造后的广场设置了多处直梯和步梯,人们可以轻松地在不同楼层间穿梭闲逛。广场顶层还设置有屋顶花园,并与过街天桥实现连通,这使得西单文化广场与旁边的汉光百货、马路对面的君太百货实现了双层空间的打通。
原来,地下有4层商业空间,改造后由4层变成了3层,其中地下1至2层为商业零售,地下3层为停车场。广场不仅在地下与地铁1号线西单站的A口和B口相连接,还与4号线F口实现了打通。
开业后,消费者从地铁出来可以直接抵达广场地下一层,沿着环形街区打卡各类店铺,结合逛街动线,“更新场”在地铁出口附近设置了咖啡、甜品等休闲业态。地下二层则主打服装配饰、潮玩礼品、美妆护理、数码、书店等业态。未来“更新场”内还将定期举办文化、艺术相关的体验活动。
马上就访
改造项目建筑师:融合公共空间与商业形成“不像商业的商业”
作为二环内的城市更新项目,西单文化广场的改造升级也一度面临许多难题。这里地理位置特殊,该如何平衡新与旧?复杂的空间组合背后,如何平衡开放与封闭?如何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为西单文化广场改造项目的建筑师,刘晓光认为,该项目是一个具体而微的案例,浓缩了城市更新中一系列最典型的难题。从地理位置看,一侧是代表国家形象的长安街,一侧是承载商业活力的西单北大街;地上是城市空间,地下是商业场所;外围是城市森林,中心是商业空间。改造中所涉及的矛盾清单包括而不限于城市更新的新与旧、场所权属的公与私、古都风貌与现代功能、公共领域与私属空间、空间节点与交通枢纽等。
在刘晓光看来,商业场所已成为新的公共空间。“更新场”规模小、定位高、场所特殊,要充分体现它的价值,不仅需要一些新的业态,更需要与以往不同的理念,有机融合公共空间与商业活动,形成“不像商业的商业”。
随着西单文化广场地上地下空间全新亮相,人来人往的西单商圈,也将在年轻化、潮流化上更进一步,吸引更多当下的年轻人到来。
(原标题:西单文化广场更新归来)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马婧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