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房子和家那是分不开的,这点从“家”的字形上就能窥见一二,所以有关房子的都是大事儿。
尤其是在年之后,在长春想要有套房子,不再是需要等待排号的“福利”,房子变成了商品,那个时候,生活水平还差点儿,挣得也不多,攒了半辈子的钱,能买上套商品房,那就是有能力。
19年过去了,经济都全球化了,咱们眼界也宽了,更讲究的是生活质量,有套房子已经没什么好标榜的了,现在的重点是有套有品位的房子。
什么叫有品位,品质要有水准,居住环境过关,配套跟得上去,从装修摆设到园区绿化到物业服务,再到周边居住氛围乃至有山有水有森林,以往影视作品里所展现的精致生活,现如今也不是停留在向往阶段,而是完全可以实现。
上述说的就是个概述,真正有发言权的还是咱们的购房者。
『孟女士的买房故事』
定居长春17年换了3套房现在更看重品质
来自松原的孟女士已经在长春定居17年了,由于结婚、生子、孩子上学等原因至今已购买了3套住宅,可以说她的买房轨迹历程还是非常有典型意义的。
年买了第一套房不管大小有住的就行
在年前,大家住的基本都是单位分的房子,也很少有关于“小区”的概念。大概在年,“商品房”才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基于当时的物价和消费能力,7、8万元的预算可以买一个一室一厅的二手房或者付一套新房的首付。
由于对地点的看重和当时大众对贷款的形式接纳程度并不高,孟女士做了一个保守的选择——用7万8千元在人民广场附近买了一套二手房。
对于首次置业的购房者来说,45平方米是刚需,房子虽然不大,但对于新婚的小两口来说居住问题算是解决了。1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头看,地段无疑是判断一个房子价值至关重要的因素。
年换了套新房位置远点儿但有园区
年,孟女士也在考虑今后有了孩子,要为他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卖掉第一套房换个面积大的二手房还是付首付换大房子,原有的出租?孟女士再一次面临着选择。
当问到是什么原因让她决定选择买新房,孟女士表示,以前的老房子没有园区,出门就是车,有孩子的话,活动空间有限,还是想让孩子能在小区里自由的奔跑。
决定了买新房后,孟女士一家就进入到了全城选房的阶段。一开始她看上了北方市场附近的一个新房,闹中取静,生活便利,但户型差点儿。
后来,孟女士坐着轻轨沿途看房,一个采光好、园区人车分流、户型方正的小区非常符合她的心意。对比了周边楼盘,还发现这盘地势高,一楼的高度基本相当于其他小区的二楼,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最后孟女士以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了高新的一个新房。
孟女士回忆当时买了房子后,有的朋友还和她看玩笑说,“你出城了,以后进城了别忘了来我家玩”。
自从搬到高新后,因为当时出行的确不方便,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购物,频次还真是减少了,回想当年,攒够钱回人民广场再买大房子成为了孟女士的下一个置业目标。
随着区域内常住人口的增加,高新区的各项配套也都成熟了,再加上小区的环境不错,孩子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总之就看这马路上的8排车道和以前小区周边的两排车道的小胡同,这次置业选择还是不错的。
年选了一套学区房奔着改善去的
年,孟女士的儿子三岁了,选购学区房成为了首要任务。孟女士回忆,当时她考察了很多学区房和学位房,考虑到一家人的居住习惯及工作地点,最后仍决定在高新区选房。
当时,吉大慧谷学校附近在售的小区不多,权衡了开发商品牌、品质、物业,这些有关置业方面更细化的问题,孟女士以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了一套恒大雅苑三室两厅的住宅。
第三次置业可以说基本满足了孩子就近上学、园区景观较好、楼间也够大这些要求,而且是三室,住起来也舒适一些,家里有老人帮着带孩子,也方便。
孟女士表示:除了房子的地段,小区的体量及物业服务质量对于房子日后升值有很大影响。小区的体量大,配套会更加成熟,生活更便利;物业的服务好,居住舒适度会更高,房子的附加值也会更高。
『李先生的买房故事』
起初就是为了居有定所如今是为了居有所乐
李先生是老张购房群里的“粉丝”,一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