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的目标是当中国文化使者,惊艳全球的
TUhjnbcbe - 2024/10/21 16:42:00
谷文达作品天象-人相记者周满珍摄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15日讯(记者周满珍通讯员艾小铮)15日,著名艺术家谷文达大型回顾展《艺术》在合美术馆展出。谷文达以40年40国的艺术旅程,为古老的中国水墨语言在国际上找到通道和出口,也被当代艺术界称为“文化使者”。谷文达《艺术》展作为合美术馆年度大展,覆盖美术馆3层7个展厅,包括走廊区域和广场公共空间。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介绍,年,合美术馆开始与谷文达对接回顾展事宜。经过近3年的调查和研究,今年6月,最终确定谷文达大型回顾展《艺术》以文献为主轴,由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馆长布莱恩·肯尼迪及鲁虹共同策划。当天的展览现场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看,年轻观众的热情参与,令布莱恩·肯尼迪大为赞叹。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发现,谷文达《艺术》展将“中国基因”放大到极致。主体展陈由一条中轴、一根脊椎骨、一段中枢神经和一个生命体结构组成。走廊中轴线类似爬虫体征,连接各展厅,走廊墙上展示的是关于谷文达自己撰写的文字故事,犹如中枢神经,串联起谷文达各阶段艺术故事。《碑林-唐诗后著》,由宣纸、墨、纸背白梗绢边装裱而成的《墨炼金术赞》,以十二生肖、天干地支为素材制作的水墨动画,几百名小学生在母亲节时在宣纸上抄写《孝经》的影像艺术,谷文达调动各种方法,展现传统水墨文化的博大精深,巧妙将不同文明无缝连接。合美术馆的广场上,也放置了一组关于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最新碑林系列“天象——人相”,作品摆放形状与人的脊椎骨相似,令人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天人合一的追求。碑林-唐诗后著展厅熊海涛摄传统造就了他,他用方法提升了传统当天出席开幕式的艺术评论家认为谷文达对水墨艺术的变革,观念先行,大开大合,并在全球影响力广泛。本次武汉展览,谷文达讲述4个“艺术故事”,是他移居美国之后,多元文化经历的反应,但水墨一直是谷文达艺术的基因。年赴美深造后,谷文达在创作中将中国古典唐诗翻译成英文,镌刻在50块大石碑上,形成《碑林-唐诗后著》。50块大石碑,每块重达1.5吨,考虑到合美术馆的承重,在武汉仅展示两块,其中就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谷文达在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选择唐诗的标准,是脍炙人口的诗作以及家喻户晓的诗人。“唐诗经过这么多年,已经变成流行文化。”每块石碑,一侧为唐诗原作及英文翻译。另一侧是谷文达根据唐诗英译本里英国读音,选择的同声汉字。他直言文化之间难免有误读,误读就是创造。但在他同音转译上,追求当代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风格,尽量与原义拉开差距。“西方观众深受多元文化影响,这种再创作让他们联想到很多主题和意义。”谷文达透露,花了12年时间打造的《碑林-唐诗后著》系列,已成为很难复制的经典。“它们是纯手工创作。我们当年在西安皇陵边上找到最适合刻字的石材,但现在这些矿源被国家保护起来了。”谷文达在走廊上的“艺术故事”中写道,年去美国时,大家叹息他离开水墨界是一个损失。但实际上,他从未停止过水墨演进。年至年间,他创作了炎黄基因墨,以绿茶叶创制了绿茶宣纸以及谷氏简词系列水墨画、水墨与动画系列等等。“我的中国基因是与生俱来的,五千年文明的自然观一直伴随着我。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潜移默化。”谷文达作品福来记者周满珍摄我的目标,是当文化使者在浙美读研的日子里,谷文达花在读书的时间远远超过画画的功夫。他读哲学、文学、宗教、科学、美术史,两年里积累的卡片文摘就足足有两箱子。“我研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波尔的量子力学。”同时开始了当代前卫艺术的探索,特别在当代观念水墨艺术的探索。正是对西方文化的广泛涉猎,促使他选择制造文字作为大型水墨画、水墨装置和水墨行为艺术的核心。他对现代生物基因学的兴趣,又导致他后来做了不少与人体材料有关的作品。谷文达在西方美术史和教科书里出现最多的作品是《联合国》。为创作这个系列,他向全世界征集头发,26年里全球共有不同国家和人种的余万人参与。“谷文达的文化婚礼”,则将不同种族人的婚礼变成行为艺术,来包容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跨领域之间的碰撞、误解、嫁接直至原创,使谷文达的水墨+系列创作,在全球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我有自己的文化基因,但不是简单重复,要和其他东西嫁接,才能创新。”这些年,谷文达的创作和生活处于混搭状态,中西往来也成为这时期的象征。他用西方艺术提升传统文化,也把西方品牌或机构名字,翻译转换成中国诗歌诗句,如此次在武汉展出的国际艺术品拍卖机构“苏富比”“福来”,“这是我的特殊翻译,很有象征性。如何把中国传统东西翻译成西方人的理解方式,把借过来的东西消化成自己的过程很幽默。我的目标,是当文化使者。艺术的责任,是让人接受,并拓展别人的思维方式。”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目标是当中国文化使者,惊艳全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