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RDV联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标武汉图书馆新馆建筑概念方案设计竞赛。这座总建筑面积约为,平方米的图书馆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方案融合了传统和非传统的功能,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人文互动、阅读和工作室空间。
三个大型观景窗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在视觉上连接起来,透过窗口,图书馆内部的动态一览无余,从而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独特的三面流线型设计,彰显百湖之城在两江交汇处的独特地位,将成为武汉市令人瞩目的新地标。
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位于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核心地段,常青路与云彩路交汇处,紧邻宝丰路高架,位置醒目,未来将集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和研究资源于一体。
建成后的新馆将进一步完善武汉市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满足阅读、学习、交流、创新等功能需求,助力武汉的社会经济发展。
设计概念从武汉的地理环境中汲取灵感,从建筑、室内、空间质量和材料,都彰显了河流无形之水的雕塑力。
三个巨大的观景窗在形式上参考了周边建筑的高度,分别朝向城市三个角度的最佳景观。每一面观景窗都与一处独立的景观相呼应:最高的观景窗远眺中央商务区的天际线、较低而宽阔的观景窗将对面公园的美景尽收眼底;长而弯曲的观景窗将毗邻的广场纳入视野,让来往经过的人透过它一睹馆内的生机景象。
图书馆内部的空间概念进一步强化了武汉位于两江交汇处、坐拥城市景观的重要地位。室内有着峡谷般的阶梯式书架露台,以及底层宽阔的公共空间,面向游客全天开放。
梯台上类似展馆的空间容纳了图书馆所设置的不同功能,“峡谷”的设计将空间分隔为不同的区域和体验,例如安静的阅读区、共享工作区,书架本身也成为“峡谷地貌”的一部分。
其中的“阅读之谷”是馆内的核心空间之一,是其中容纳的所有知识与内容的交汇点。
从城市的角度,建筑物内部宏伟的“峡谷”将吸引游客驻足。周边公园种植的绿植与武汉当地的气候条件相得益彰,是可长期持续维护的景观元素。
高大的树木为阳光强烈的区域提供荫庇,主要的公共区域也位于建筑物西北角的阴凉处。
原生植被几乎不需要维护也能保持全年活力,还可以在雨季滤水,在炎夏减少热岛效应。
MVRDV在设计中考虑到武汉的炎热气候,采用了多项措施降低建筑能耗。建筑外立面安装了类似书架状的百叶窗板,在为室内遮阳的同时,体现了图书馆的功能。
阳光照射强烈的部分设置了更密集的百叶窗板;此外,建筑的基座为悬挑结构,因而也发挥了遮阳的作用。可开启的门窗保持室内自然通风,并与智能设备和高效的照明系统相结合,进一步降低建筑的能源需求,而与流动屋顶形状为一体的太阳能电池板还可以为建筑提供可再生能源。
步入武汉图书馆新馆,会看到不同的景观元素汇聚在一起。馆内有一系列连绵的‘平台’作为学习的场所,最大的平台将是最受欢迎的地方。
越往高处走,学习和阅读的空间就会越安静,满足读书者的需求。
建筑设计的灵感受到武汉地形的启发:建筑的水平视角面向湖泊,垂直视角则面向高楼林立的城市,反映了自然与城市的对话,也是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