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小孤山文艺陈洁黎河园的由来
TUhjnbcbe - 2024/10/26 16:47:00

陈洁◆黎河园的由来

城中黎河园,如今看起来既不像湖也不像河,充其量似池塘。但在百年之前,它的确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河,名曰通济。明代弘治年间,举人出身的宿松知县施溥,认为流水不腐,有水则活,要想出人才就必须引一条活水入县城。故此,他号召百姓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从城东北的潜佳山脉一带疏通溪流开凿河道,自北向南,经现在的园林广场到五交化大楼,直达黎河园,然后横跨老街,流入方家塘绕学宫即现在的实验小学入秀河,再流进大沙河。主河道全长八华里,老县城街道中间还架设一座桥,桥名与河名相同,称为“通济桥”。以后,还在桥上面建了亭阁,医院往东30米处。闭目思古,这桥建在街心,上面还有亭阁,的确有独特之美。通济河在什么时候姓了黎,为什么又变成黎家河了呢?调查考证得知,弘治年间到明末清初,已有一百余年,通济河河床淤塞,河堤坍塌,是本邑黎西桥先生出资请劳役重新修理的。黎西桥,字绍序,很有学识,经商有道,又很诚信,渐渐地积累了大量资金,“有黎半街之目也”,就是说,明代末年,宿松城里半条街都是属于他的。但黎西桥有钱并不吝啬,“能聚又贵能散耳”。当时他为宿松做了很多好事和善事。年,宿松遇灾荒,灾民大多又感染了瘟疫,黎西桥出资四处购药,救治了不少父老乡亲的生命。《黎氏宗谱》上清楚地记载:“当东岳堤颓,即捐金造梁,当太白台坏即纠工建立,当通济河崩,即呼役修筑,故今名黎协桥者公桥也,名黎家河者公河也”。这就说明,从明代万历年以后,通济河就更名为黎家河了。宿松道光六年的县志上面绘制的“县治全图”,穿城区而过的这条河,注名就是“黎河”,街心桥还称“通济桥”。黎河亦曾被人称为菱秧塘,菱河,甚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黎河木板桥头书写的匾额也称黎河为“菱河公园”。百年沧桑巨变,黎河河床淤塞,河堤坍塌,上游流水不畅,现在的“黎河园”又属黎河水系,当时处在低洼地段,积水变成了一个野外塘堰,野生菱秧禾较多,称其为菱秧塘就成了人们口头的一种俗称;“黎”字与“菱”字,宿松读音有些相同,当时也许没有人去查找史料,称其为“菱河公园”,也有可能。现在定名为“黎河园”,是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准确的命名,也是有据可考的称谓。虽上游断流,但全城排水系统仍旧是依老河道而建。《黎氏宗谱》上记载,黎西桥“修德不望报,而岂有不报之,天由今计之,公以九十有九”。黎西桥活到了九十九岁的高龄,也算是民间所说的行善积德所至。相信今后的“黎河园”园志上定不会遗忘这位能活到百岁的老者。

(发稿编辑司舜)

栏目

欢迎欣赏!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sszkfk

.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孤山文艺陈洁黎河园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