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自古多名胜,豫北大地有古城。浚县古城就是独具特色的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浚县古城
朋友们来浚县古城游玩,要先了解一下浚县。浚县是千年古县,也是个容易读错地名儿的地方!
浚县不能念做“Jun”县,正确的读音只能念成“xun”县。“浚”这个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念“Jun”,只有称呼“浚县”这个地名的时候才念“xun”,这是中国汉字给予浚县的一个“专利”,外地的朋友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念成“Jun”县,也不能怪你们。说起来就连我们浚县本地人也会念错,可能是由于发音习惯的原因,还有不少人说成是“sun”县呢!
据说在多年前明代初期,浚县还是念做“Jun”县的。元朝的时候,这里是浚(Jun)州治所,由于元朝末期战乱不断,加上旱涝灾害严重,这里的百姓纷纷携家带口四处逃亡,导致浚州地阔人稀,到了朱元璋夺取天下建立明朝的时候,浚州辖区总人口还不到人。为此,从明朝初年开始浚州降为浚县,并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往浚县大规模迁民,迁民数量之众远远多于当地居民。可能是迁来的老百姓与本地人发音不同,把“Jun”县念成了“xun”县,久而久之人们成了习惯,“Jun”县也就约定俗成称呼为“xun”县了。
浚县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原始部落时代。远在0多年前,古黄河就在这片土地上流过,华夏民族的先民们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沿河两岸繁衍生息,过着迁徙的生活。直到多年前,先民们开发了浚县城西火龙岗两侧的沃土,在这里定居下来,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大禹为了治理黄河水患来到了浚县,把大伾山当做营地,留下了泽被后世的大河禹迹,中原奇峰禹贡名山成为美谈。
大伾山
浚县最初不叫浚县,这里在商周时期称作“黎”,是商王朝国都和周朝卫国都城朝歌的管辖之地,因此,浚县城东的大伾山古时叫黎山,境内的淇河称作黎水。
浚县最早在西汉高祖年间置县,史称黎阳,大汉黎阳由此而来。西汉时期黎阳县归冀州魏郡管辖。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虽然他只当了15年皇帝,却没少胡乱改地名,黎阳被他改成了“黎蒸”。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嫌“黎蒸”这个地名太难听,于是又改回了黎阳。
从东晋到大唐的多年间,历代朝廷先后在黎阳县置黎阳郡、黎州,到了唐贞观十七年(公元年)黎州废置,黎阳县归属卫州管辖。
北宋端拱元年(公元年),宋太宗赵炅在黎阳县置通利军,北宋政和五年(年)升格为浚州辖黎阳县,明洪武三年(年)降州为县,废黎阳县改称浚县至今。
浚县自西汉初置黎阳县距今已有2多年,而黎阳县就有多年历史,因此,浚县这片土地上积淀了非常厚重的黎阳文化。
古时的黎阳地处黄河西北岸,属于天下九州之首的冀州,这里曾经是河南、河北的分界线。黎阳故城在大伾山东北3里处的古黄河岸边,城南历史名渡黎阳津扼守黄河天险,黎阳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浮丘山
由于河水泛滥,西汉黎阳城在北宋年间被黄河冲毁,向西南移到大伾山与凤凰山之间,县城从北宋至明朝又经历了数次搬迁,明初从浮丘山顶搬到了现在的浚县古城,至今已经多年了。
直到今天,黎阳仍然是浚县的美称,浚县城东黎阳故城遗址附近的黎阳街道、黎阳广场、黎阳仓遗址、黎阳故城森林公园仍沿袭黎阳之名,县城东西主干道叫黎阳路,浚县古城称为“黎阳旧治”,这些都是大汉黎阳的影子。
两千多年的古县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璀璨的人文景观,如今的浚县境内有多处名胜古迹,隋唐大运河浚县段和隋代黎阳仓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伾山大佛、明代城墙为代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处16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7处10项之多。
大运河卫河段
始建于明代的浚县古城东依大伾、南靠浮丘,西临千年大运河,天然构成“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的壮丽景色,让历代名人佳士流连忘返。
大伾、浮丘两山小而雅致、风景秀美,先后有禹王、光武帝刘秀、唐王李世民、魏文帝曹丕等多位帝王登临揽胜把酒临风,吸引了王阳明、王铎等历代无数文人墨客赏景抒怀吟诗作赋,留下多处宝贵的摩崖题记。两座山上至今保存有唐、宋、元、明、清寺庙建筑群10余处,儒、道、释三家文化并存,为浚县留下了弥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遗存,更为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璀璨夺目的光彩。
浚县物华天宝多胜景,人杰地灵出贤才。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商始祖端木子贡故里,是西汉《左氏春秋》的重要传人贾护的家乡。出生于浚县的唐初诗人王梵志开创了我国通俗诗话的先河,明代威震西北边境的兵部尚书王越也是浚县人……
云溪桥
浚县好看的景点和精彩的故事很多很多,朋友们来这里游玩多半从明代古城开始,而西城门外、大运河上的云溪桥,是一定要去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