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系列#
苏河湾地区城市设计
种子计划
城市更新行动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相比新城建设,城市更新需要规划师具有更敏感的思维,讲究因地制宜和对症下药。本文通过对比苏河湾规划设计及其12年后的实施现状,探讨在城市更新项目中,一个清晰有序、切实可行的发展框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在经济、社会层面有哪些推动作用?它又如何影响到人的微观使用?
年,为了苏河湾地区未来的更好发展,原闸北区区委政府正式启动了苏河湾地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和深化工作,CRTKL在此次国际竞赛中赢得了第一名。并在其后经过9个月的反复论证,CRTKL携手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苏河湾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规划蓝本。
年实景照片:由苏州河望向黄浦江
01
通过精准定位指导
产业选择与功能优化
苏河湾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具价值的黄金洼地,它曾经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在抗日战争后满目疮痍。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工业北迁,苏河湾的定位愈发模糊,其稀缺的地理区位和独有的历史记忆与现状发展严重不匹配。
苏河湾的发展定位必须放在上海CBD核心经济圈的大框架下来分析才更加清晰——该区位距人民广场直线距离米,外滩商务区1公里,陆家嘴1.6公里,苏河湾的独特区位优势使其具备主动承接上海核心CBD的功能拓展的可能性,积极实现CBD向北经济的拉动。
中心城区的价值洼地
规划确定的“上海核心CBD的拓展区”这一定位,对指导苏河湾未来的产业选择和功能定位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今天的苏河湾地区已经在金融、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有超18家跨国企业总部落位于此,宝格丽酒店以及建设中的苏河湾中心为区域金融产业提供了优质的硬件环境。
总平面图
02
以种子为引擎,对症下药
如果把城市当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我们相信在适当的时间和战略位置对其对症下药以输入能量,城市便能依靠自身机制焕发生机。
我们在项目初期撒下了三颗“种子”。第一颗“绿色的种子”——以城市公共空间整合分散的资源,释放更新信号。第二颗“文化的种子”——以文化复兴带动滨水文化产业的繁荣。第三颗“休闲的种子”——借助洲际酒店的优势打造休闲娱乐空间,拉动枢纽服务和旅游休闲。每颗种子带有不同的使命,并处于不同的关键位置,配以不同的策略,发展中期种子就近生长,开花结果,远期来看,城市潜能被激发,将依靠自身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颗“种子”
陈敬尧先生竞赛阶段草图
第一颗绿色的种子在之后的实施阶段中迫于运营的压力被压缩得很小,但是由它出发通往苏州河的通道得以打开,为人们提供了到达苏州河的多选择路径。更重要的是它锚定了核心的战略位置,统领并奠定了周边四个方向的战略发展:往东促进七浦路时尚产业升级;往南连接苏河湾,促进历史建筑的翻新与改造;往北催生海宁路未来最高强度的城市综合体;往西连接地铁站点综合开发。这样的结构使得更新后的东区与陆家嘴在功能上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具备将自身打造成为商贸金湾的潜力。
通往苏州河
苏州湾夜景鸟瞰
03
为未来做预留,引入时光轴
城市更新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我们的规划要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弹性。从浙江北路到西藏北路之间的区域是唯一可以南至苏州河、北到铁路的全线可做文章的完整更新区。规划引入时光轴的理念,从南往北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时光轴南段是临苏州河众多的银行仓库历史建筑,我们保留老建筑并置入新功能。中段的大悦城综合体作为正在建设的商业商务新地标,正是第一颗绿色的种子落位的地方。时光轴北段为未来做出预留,充分依托海宁路城市主动脉的可达优势,打造苏河湾未来最具价值、最高强度的综合开发。目前,作为内环土地价值最高的两个项目,海宁路以北的华兴新城和安康苑的开发方案基本落地,未来将会诞生高度为米、米的静安第一第二高楼,与浦东的天际线形成动感韵律。
时光轴的概念:过去、现在、未来
04
重塑苏河湾滨水
文化魅力、生活魅力
我们相信对于城市而言,一个正确、清晰、良好的城市发展框架,如同骨骼是人体的根本和基础。从规划到实施,在过去的12年里,我们看到了苏河湾在规划的发展框架下稳步推进。从宏观层面来看,这张规划蓝图从多个维度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正向循环,人居生活环境得以大幅度改善。从微观层面来看,通过曲阜路的林荫化改造以及区域内4.7公里的苏洲河景观再造让人们有地方可以驻足,促进社会交往。
绿色双廊
曲阜路林荫化改造后实景照片
年,位于宝格丽酒店附近的滨水绿化景观改造已经完成。滨水空间与城市功能界面更加融合,人们在这里找到一种归属感:年轻的父母在树下交流育儿心得,小朋友在附近安全地嬉戏;老年人在河边悠闲地漫步,不同的游客流连忘返于四行仓库和上海总商会旧址之间,路边的咖啡馆灯火闪烁……苏河湾文化魅力的长卷正在慢慢展开。
滨水步道改造前后
改造后的滨水绿化景观
#AuthorBio
本文作者
魏力LilyWei
董事
亚太区城市规划总负责
Principal
PlanningandUrbanDesign
业主单位:原闸北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设计团队:
CallisonRTKL(城市设计):陈敬尧,魏力,GregYager,颜琪,张芹,许峰,甘泉,翟雪,王怀昌,刘璐,吕琪,余点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控规编制):奚文沁、李天华、邹钧文、李俊
摄影师:胡艺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