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千岭之松)
我们在公园里,总会看到一些老人独自坐在椅子上晒太阳,无神的眼睛带着一种茫然向四周瞄来瞄去,稀稀疏疏的白发被风吹得零零散散。阳光照射下,他们脸上布满蛛网一样的皱纹,越发显得明显,甚至有点儿触目惊心,仿佛从中隐藏了太多的经历。此时此刻,心里会泛起一股莫名的心酸,觉得自己的将来也会像他们这样落寞孤独,无可奈何。
我们在街上,总会看到一些步履踉跄的老人颤巍巍地一拐一拐地走着,背影佝偻,脚步迟缓。急着上班的年轻的或不年轻的人们匆匆从他们背后超过,有的人会嫌老人挡了他们的路,回过头狠狠地瞪老人一眼。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领教了这恶毒的目光,依然无力地、颤巍巍地、迟缓地走着,无奈而又无助。
可是,人们或许忘了,在数十年前,老人们也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风华正茂,青春洋溢,阳光帅气,美若娇娃。
他们或者在讲台上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或者在单位里精明能干,运筹帷幄,当中不乏曾在职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或者曾经像钢铁长城一般屹立在国防线上,保家卫国,为国防建设做出过贡献;或者像老黄牛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间地头辛勤耕作,用自己的汗水种植着粮食和蔬菜,为子女盖起遮风挡雨的房屋;或者在工厂的生产线上日夜辛劳,满足了国家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产品的供应……
可是,一晃,他们就老了,不得不退出曾经热热闹闹的人生舞台。岁月像把杀猪刀,把苍老和迟钝刻在了曾经青春焕发的老人的脸上和眼睛里。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到老了,没什么用了,似乎成了社会上多余的人,在有些人眼里,还成了累赘,成了拖累。
在主流社会传承中华孝道文明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上存在一些对老人嫌弃和厌恶的现象。
老人为儿为女、为单位、为社会辛苦了几十年,老了从职场上退下来了,最难度过的是内心的孤独,最不好将就的是身体的健康。于是老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既锻炼了身体,又有一群可以说话的人,填补了退休后的孤独时光。于是,广场舞在中国应运而生,“中国大妈”的称呼也在国内外走红。
然而,中国大妈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
提起中国大妈,马上就会泛起一阵又一阵的对老人跳广场舞扰民的指责;马上也会有人挖苦这些老人抓住青春的尾巴不放,戴着彩色丝巾到处游山玩水照相。
提起个别老人碰瓷,某些人就会泛指所有老人,使出那句“坏人变老了”的杀手锏。
当我们指责某一个人的言行时,如果这个人年纪较大,总会捎带上对别人年龄的攻击。
我们必须承认,老人在清早和晚上跳广场舞,播放的音乐确实会吵到年轻人睡觉,影响了他们休息;老人们节俭了一辈子,喜欢在清早坐公交车到蔬菜便宜的市场去买菜,从而造成上班族坐早班车拥堵的现象。
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抽个周末到社区去反映一下,让社区的工作人员与老人们协调,规定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时间跳舞呢?或者劝一下老人们体谅一下年轻人上班时间的紧张,买菜和年轻人错峰出行呢?
为什么这些该做的事都不做,正常的程序不走,而选择在朋友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