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新华书店看书,经过中洋广场,感觉有些异样。再一细看,啊呀,熟悉的中洋广场不见了,原址上建起了一片绿地。看样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最近两年我从这里经过了少说也有几十趟,怎么就没发现这里的巨大变化呢?
中洋广场,在海安新华书店与明珠城之间,坐落在海安市最繁华的中坝路的正中央,曾经是海安县城的地标,约等于六七十年代人民路与宁海路丁字路口上的八角亭。问你到哪里了,只要你说我在中洋广场,或者是在中央广场的西边,人家一准能找到你。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洋广场有名,海安人大家都熟。
记得好像明珠城还没有的时候,就有了中洋广场。开始的时候,就是有几个组海豚一样的不锈钢雕塑,据说是由当时的中洋集团赞助建设的,所以就以中洋冠名,后来大家也习惯了,一直就将这个广场叫做中洋广场。广场不大,位置靠北侧的江海路,有个小型喷泉,设置了一些灯光。白天喷泉一开就能吸引不少大人小孩来看,夜色中打开灯就有了可看的夜景。
后来广场附近拆迁,东边建了明珠城,西边建了交通大厦、新华书店。政府斥资对广场进行了扩建,南端建起高大罗马柱,罗马柱下是一个带有音乐喷泉的扇形舞台,一两百人的合唱团也能容得下,中间的活动场地可以坐个几千人是没有问题的。后来在靠北侧的位置上,竖起了一块巨大的等离子视频播放屏,这是当时海安最早建起的最大的等离子广告屏。最北侧保留了原先的一些雕塑。
扩建后,活动空间大为拓展,雄踞中坝路上的中洋广场成为海安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广场的身价也一下子提高了,于是很多人看中这块风水宝地的商业价值,开始争夺冠名权。官方甚至正式发文,对中央广场的名称重新确定。印象里叫过明珠城广场。但老百姓仍然习惯地称之为中洋广场。
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这里都吸引了无数城乡居民和少年儿童来此游玩。很多宣传活动、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产品发布,都选择在这里开展。不夸张的说,这里就是当时海安的文化艺术中心。我在这里参加过的教育咨询、普法宣传、群众文艺汇演、大合唱等等的活动不下数十场。陪妻子女儿来这里玩过也有几十回。这里留下了整整一代人的欢乐记忆。
忽然间,中洋广场消失不见了。心中不免有些缺憾。
如今在中洋广场的位置上,植上了草坪,栽上了大树。原先风光无限的广场成了街心一块平凡的绿地。大家现在已经慢慢习惯了这块绿地的存在,将来的人们甚至没有见过广场曾经的辉煌,不知道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巨大的广场。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这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不会忘记中洋广场曾经陪伴了一代海安人的成长。
如果有可能,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能不能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这些城市建设的地标性建筑。或者说我们的城市规划时,能看得长远一点,不要总是建了拆,拆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