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房产税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关心房价会不会因此下降,但也有很多房客关心房租会否出现上涨的现象。他们的这种担心不是无迹可寻,毕竟如果出台房产税,包租公很可能将这部分费用转移到房客身上,从而提高了房价。
其实关于这一点,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房产税的出台,肯定会让一些空置房流入市场,从而间接的使租房市场的供应加大、需求减少。当供需关系有了这样的改变,房租大概率是不会出现上涨现象的。
不过话说回来,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羡慕那些包租公。尤其在广东,这种现象更是非常普遍。在大家看来,穿着普普通通的老人,很可能就拥有一栋甚至几栋楼。这些包租公,工作完全就是在消遣,单单房租就足够自己日常的开销了。
这些包租公在大家看来已经是“富得流油”了,但和国内最大的包租公相比,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那么,谁才是国内最大的包租公呢?有的人认为是手握九龙仓的吴光正家族,也有人认为是蝉联香港首富多年的李嘉诚家族,那么到底是谁呢?咱们用数据说话!
据统计,年国内17家房企的租赁总收入超过了亿,而其中万达的租赁收入高达亿,占了国内房企租赁总收入的近30%。所以说,王健林这个万达当家人,是无可争议的国内最大包租公。那么这个国内最大包租公,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的呢?
王健林是一个干部子弟,父亲王义全是四川林业学校副校长。在地方任职前,王义全还是一名老红军。也许正因为崇拜自己的父亲,所以王健林从很小的时候就一直想去当兵。初中毕业后,王健林没有继续上学,14岁的他到了单位上班。2年后,王健林终于圆梦,进入了部队。
在部队的7年时间,让王健林从一个普通的侦察兵晋升到了排长。此后,他又被安排到大连陆军学院继续深造了1年。毕业后他没有回到部队,而是留在了军校任职。4年后,王健林再次被安排到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深造。这一学,又是三年过去。
年,王健林从辽宁大学毕业,回到军校继续工作。但也是在这一年,王健林选择了转业回到地方。初回地方的他,职位是大连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这份工作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非常不错的。但对王健林来说,却有些缺乏挑战性。年,他遇到了改变一生的机会——接盘了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其实,这家公司就是万达的前身,但在当时已经濒临倒闭,政府也急着处理。王健林便毛遂自荐,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就如该公司名字一样,刚开始它所从事的,是住宅开发而并非商业地产。王健林在接手初期,因为没有什么好项目,第一个拿到的项目仅仅是一个“食之无味”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但他却将这个项目做出了不一样的效果,不仅在户型上有所创新,就连价格都有所创新……
直到年,万达才开始运营和开发商业地产。这也是一次企业从单纯的住宅开发,到住宅开发和商业地产运营开发并存的转型。
刚开始的时候,关于这一次转型王健林的内心是非常忐忑的。因为当时国内并没有这种模式。3年后,也就是年,第一座万达广场正式建成。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最终导致没办法运营。于是,这国内第一座万达广场被拆除了……仅这一个项目,万达就亏了近10亿。
但也是因为交了这10亿的学费,让万达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并且研究出了可行的商业地产运营方案。此后,一座座万达广场不断的在各地兴建起来,甚至很多还成了当地的地标建筑。经济需要转型,企业也是一样,这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转型升级》这本书参考了别国经验,又结合国内经济和产业的实际,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许多独到的建议。
到目前为止,国内的万达广场已经有座,继年收租亿之后,年的租金总额已经超过了亿。而同为“超级包租公”的香港吴光正家族,每年的收租收入,只有大约亿左右。
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