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广大海外侨胞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华投资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是中国面向全球、扩大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华侨华人功不可没。
“‘侨’这四十年”主题征文活动启动后,海内外投稿纷至沓来。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将陆续刊出,展现华侨华人与中国同行的四十年。
——编者按
四十年走过的路
倪娜
中国改革开放从年扬鞭起航,一晃已驶入第40个年头,我从东北小城出发有幸搭乘这班长途列车,由一个懵懂的中学生到省城上大学圆梦,再到北京报社当记者实现理想,最后在德国柏林安家立业,成为一名中德文化传播的使者。
作为改革开放的幸运儿、惠及者,我亲历和见证了中国4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当初豆蔻芳华的我如今已知天命,海外生活已逾15载,感恩一路顺畅,庆幸赶上了好时机,40年乃人生的一个缩影,盘点个人的成长、变化,过往的人生路无不与改革开放如影随行。
高考改变命运
记忆里的改革开放始于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那一年正值我初中三年级,面对传来的恢复高考的大好消息,揣测不安,如何能搭上这班车呢?
个人命运无不与家国宏大历史紧密相连,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青年欢欣雀跃。高考成为中国学生改变命运,实现理想抱负的重要途径。我发奋图强,立志考上大学,走出东北边陲小城,到外边看看。我们当时的政治考题“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样鲜活跳跃,至今在脑海里滚瓜烂熟、铭刻难忘。之后日夜勤学苦读、贪黑起早,全力以赴备战高考,那时恨不得一天能当两天用,抢回倒流的时光,期待绽放如歌的芳华。
大学毕业后,我落户于一座美丽的松花江畔小城,在省直企业里搞职工教育培训,结婚生子,后因工作需要被调到企业党委宣传部,负责对内教育对外宣传报道的工作。缘于我的写作才华被认可,加上工作中的任劳任怨,我由宣传干事提拔为党委宣传部部长,为此付出艰辛和汗水。
那时儿子还在哺乳期,我经常深入基层工地一线采访,常错过给孩子喂奶的时间,晚上疲惫回到家,等把孩子哄睡了,经常熬夜在被窝里写稿到天明,把企业改革开放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好人好事,以及新形势下取得的成绩喜报宣传报道出去。年,我在当地日报发表诗歌,偶尔也发表豆腐块的大小文章,那一年我有幸加入当地作协,成为最年轻的会员,时常参加市里组织的企业采风活动。这些为我日后到报社做记者,打下良好的采写基础。
砸掉“铁饭碗”
改革初期,各行各业的人跃跃欲试,砸掉旧的“铁饭碗”,流行自谋的“金饭碗”。我被新的形势所召唤,搬掉自己还没坐稳的企业宣传部长的座椅,年到当地的报社当上了小记者。
年秋,已为8岁孩子娘的我,再次抛家舍业,北上京城,一切从零开始,一个多月跑遍北京各大招聘展,辗转各个媒体人事部门,终于通过招聘考试,撞进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家报社。
跑经济、写经济,由开始的陌生到后来耳熟能详、烂熟于心,那几年的奔波辛苦一言难尽,值得欣慰的是在成长的路上有机会锻炼,感恩遇到好时机、赶上好政策,尤其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阔了我人生的视野和胸襟。两年后,我把儿子接到北京上了小学,老家的父母也搬迁到北京买了住房,几个妹妹通过考学、工作都陆续来到北京,一大家子人又会集在一起,在北京开始新的生活。
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命运再一次地垂青于我,与美好浪漫的爱情牵手。年10月,我不远万里来到德国柏林定居,开始了新的生活、学习、工作。这期间,家里姐妹三个如我一样,先后到海外留学、工作,到欧美定居。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这一切的飞速变化,真实得令人难以置信。
游走在回家路上
飘洋过海,客居海外,乡愁让我经常游走在回家的路上,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带来的巨大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家的旧式住宅消失不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越盖越高,泥泞的道路已被拓宽翻修,以前人们出行以步行或自行车为主,如今被快捷的私家车和高铁替代,到处是人文景观的街道、花园,跳广场舞的时髦大妈、大爷更是一道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风景线。
尤其互联网等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支付宝、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