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时尚守艺人中年李白的衣橱什么样装束复原小
TUhjnbcbe - 2025/3/26 19:42:00

中国古代的时尚妆容由谁创造?叠穿的风潮又是从何时开始流行?以前的男人真的也穿裙子吗?这些疑问,也许你在看古装剧时曾经想问,但却找不到答案;现在通过装束复原小组的工作,我们也许可以回望前人风流倜傥的隐约背影。

张爱玲曾经在《更衣记》里说:“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很容易就能想象到,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弄堂的夏日午后,她从一排排搭着旧冬衣的市井人家窗户下走过,看着阳光将此去经年衣物上的金线晒得滚烫,樟脑香味混合着一整个冬日沉积的潮湿,随暑气升腾,于是就在“竹竿与竹竿之间,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富室里发掘出来的甬道”中逐渐显现出来。

顺着这样的情景继续向远处追溯,过去世界所呈现的“迂缓,宁静与齐整”却让人迷茫,古人只是一副挂在博物馆发黄卷轴上的二维图像,他们面目不清,居住的世界异常模糊,由此将我们与其分隔开来。这些早已逝去的先辈遥远无比,似乎隔在我们之间的,不只是漫漫时代长河。

如今,有人试图将这种隔阂慢慢打通。他们将过去不同朝代里各异人物身上的装束复原,从头上的配饰到脚底的鞋袜,从南北朝鲜卑人的对襟长袄到五代贵族女子的曳地长裙,一针一线重新制作,将留存于古代服饰与妆容之间的中华之美重新拾起。

这便是装束复原小组。成立于年的装束复原小组,是国内独家专业复原古代服饰与传统乐舞、研究历代舆服制度的团体,目前成员有30余人。

工作室的衣架上平整搭挂着穿越时空的唐风宋韵▎

团队中的主创刘帅与胡晓都毕业于国画系,周方则是东华大学服装染织史论研究方向的博士。从宣纸转向更加严谨、细致的美术史考证、文献整理、纹样修复、织物手绘,这看起来如同跨界,但对于他们来说,做这件事理所应当,甚至有一种冥冥中的天意。

刘帅的身上有一种严谨的学者气质,他的话不多,最大的兴趣是从众多古籍里寻找手上正在制作的某件古代服饰的种种蛛丝马迹。谈起做这件事的缘起,他却有种自内心生发出的喜悦,“我从小喜欢看连环画,也喜欢看古装片,对于那里面的古装人物服饰印象深刻。后来,我越研究越发现古代人的衣着比想象中更好看、更有深度,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方向。”

周方在本科和硕士阶段都是服装设计方向,到了博士阶段则选择了中国古代服装研究,现在在高校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她平时穿衣风格多变,有时颇为大胆。对她来说,生活中的穿衣风格与研究方向的反差,就像研究者与信徒的区别。在面对工作时,她会在意识层面跨越时间的洪流,与历史相望。

对于胡晓来说,“装束复原”则更像是一种潜藏在童年生活里的基因记忆。他出生于陕西石泉,自小生活在缫丝厂里。所谓“缫丝”,是指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这一工艺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之妻、西陵氏之女嫘祖发明养蚕治丝的传说。在胡晓的童年记忆里,温柔且细凉的丝织物闪耀着一层别样的光辉。

胡晓展示汉代女性的复原装束▎

缫丝厂早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曾经在工厂里日夜奋战的纺织女工们,如今活跃在街头广场舞的喧嚣队伍里;但是,对于胡晓所做的这件事,她们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我们厂里退休的阿姨们可高兴了,常跟我说,厂里如今只有你,继续把丝绸事业延续下去了。”

他们延续的,又岂止是缫丝事业?对于装束复原团队来说,他们通过复原工作,试图还原更丰富的历史剖面。

年装束复原小组举办的历代装束复原秀现场▎

如果说文物挖掘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如同一次次“意外发现”;那么装束复原工作,却需要根据某个细微又具体的出土文物细节,延伸还原出一整套甚至一系列的装束,塑造出的人物具体而鲜明,之后再从这个人物出发,衍生出其他同时代中不同人的形象。于是,一个具体文物中的微小细节便裂变出整个时代群像。

年从美国追索回归的唐武惠妃石椁,作为盛唐皇后级别的安栖所,其上造型丰富、精雕细琢的宫廷女性线刻画像,曾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时尚守艺人中年李白的衣橱什么样装束复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