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园广场管养水平,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效果,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北海市市政管理局根据《北海市园林绿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按照“管养分离”改革方向,整合职能相同相近的事业单位,设立北海市城市公园管理所和北海市城市公园养护所。实施市城市公园广场管养体制改革后,完善了北海市城市公园广场的管理机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让市民了解园林绿化管养工作、展示城市公园广场管养体制改革成效,11月30日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在北海市新闻发布厅举行北海市城市公园广场体制改革管养分离模式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辉介绍了改革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许辉副局长首先介绍了北海市城市公园广场体制改革管养分离模式实施的基本情况。根据《北海市园林绿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按照“管养分离”改革方向,整合职能相同相近的事业单位,将8个园林绿化事业单位调整为3个,设立北海市城市公园管理所和北海市城市公园养护所,整合市园林花卉研究所并入北海市城市绿化管理站。一是将北海市长青公园管理处、海滨公园管理处、东区公园管理处、植物园等4个事业单位整合并入北海市中山公园管理处,并更名为北海市城市公园管理所;二是将北海市北部湾广场管理站更名为北海市城市公园养护所;三是将北海市园林花卉研究所整合并入北海市城市绿化管理站,加挂“市园林花卉研究所”牌子。年1月26日,北海市城市公园管理所、北海市城市公园养护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北海市“管养分离”的公园广场管理机制正式启动,在全市园林体制改革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接下来,许辉副局长通报了北海市城市公园广场体制改革管养分离模式实施后取得的四点成效:
(一)整合管养职能,实现统一归口管理。管养分离的管理模式,完善了北海市城市公园广场的管理机制,解决了原公园广场绿化管养工作中存在管理主体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新体制运行后,形成以北海市城市公园管理所为管理主体,北海市城市公园养护所为养护责任主体的统一归口管理、分级管理模式,进一步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机构的精简和管理效能的提高,推动北海市园林事业全面改革发展。
(二)统筹技术力量,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北海市城市公园管理所结合工作实际,集合原市内各公园、广场的技术干部,迅速建立起一支高水准的专业管理队伍,为公园广场在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绿化管养、古树名木保护、绿地精品提升、苗木移植、补种补植规划、病虫害防治等重点和难点专项技术工作中,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指导,使绿化管养工作更趋科学化、精细化,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开展精细化管养,城市公园广场绿化养护提质增效。北海市城市公园养护所认真履行园林绿化养护职责,根据园林养护技术规程和城市绿化养护标准开展作业,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专人负责专区,工作权责明确、绿化建设和养护有序衔接。工作方式由原来的分散、低效向集中、高效方面转变,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绿化养护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公园广场的绿化景观效果。
(四)激发工作活力,展现干部职工精神风采。管养分离模式的实施,北海市城市公园管理所和北海市城市公园养护所在绿化工作中人员配置和技术能力经验等方面建立起了资源整合、技术力量协同工作的机制,共同解决园林绿化养护技术难点,加强了园林技术培训和现场作业的监督指导,不但提高了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也极大地促进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展现了北海市园林系统团结协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公园广场各项绿化任务的精神风采,为推动北海市提高公园广场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后,许辉副局长还介绍了北海市城市公园广场体制改革管养分离模式实施后的下步工作计划。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将发挥监管职能,根据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