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广场(Marx-Engels-Forum)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Spree)的东岸亚历山大广场。它的西南面是河流,西北面是卡尔—李卜克内西大街,东北面是Spandauer大街,东南面是市政厅大街,与RotesRathaus斜对面。河对岸是共和国宫(现已拆除)和柏林市政厅占据的遗址。在二战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广场占据的位置是人口稠密的老城区,以Heiligegeiststrae(圣灵街)命名,这条街在Kaiser-Wilhelm-Strae(现在的Karl-Liebknecht)之间穿过-Strae)和Rathausstrae。该地区,包括主要邮局,在/45年盟军空袭期间遭到轰炸,其大部分建筑物已沦为废墟。战争结束后,废墟被清除,但没有新建任何建筑取代它们。
二战结束后,东德政府希望建造一个马克思恩格斯广场,提醒人们要记住这两位科学社会主义的“开国元勋”。经过大量讨论论证后,年,雕塑家路德维希·恩格尔哈特(LudwigEngelhardt)被任命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东德当局于年制定了项目计划。该建筑整体是一个长方形的且树木繁茂的公园,中心有一个很大的圆形铺砌区域,由恩格尔哈特设计的马克思恩格斯雕塑位于其间。雕像后面是一堵带有浮雕的墙壁,展示了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场景。雕塑落成典礼于年举行。这座比真人还大的青铜雕塑,展示着马克思坐着、恩格斯站着的形象,他们凝视东方,意味者“越过石碑,走向社会主义天堂”。马克思和恩格斯雕塑位于视线齐平的位置,行人可以接近并可以触摸。
年两德统一后,马克思恩格斯广场的存留成为公众争论的话题。雕塑也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柏林艺术杂志《Pan》曾进行了一项调查,询问公众对马克思恩格斯雕塑的看法,67%的受访者支持保留雕塑,而23%的受访者主张将其拆除,前一种观点最终占了上风。
目前,雕塑已经被移到了施普雷河边,雕像周边现在是一个旅游景点,源源不断的游人前来瞻仰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