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广场amp新绿地,青岛城市
TUhjnbcbe - 2025/5/14 19:30:00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228/4345637.html

居民区休憩空间道路系统设计不合理?

生活、休闲、健身等基础设施不全面?

雨天地面积水问题亟待解决?

地域特色、片区文化得不到体现?

”微更新“活动

聚焦城市民生工程

共建共享

实现公共空间细节美

03:46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工程师

白琨玉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工程师白琨玉受访时,就“微更新活动的发起、规划实施、参与单位部门、未来计划做出了简要阐述。

“微更新活动·发起

青岛已经告别了大拆大建的粗放型、扩张型发展,城市建设面临更多的是存量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所以“微更新”的理念逐渐兴起。

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发起了十五个攻势,在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中城市空间微更新作为其中一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强调的是工程小、耗资少、细节美的“有机更新,以及政府、设计师、居民等多方参与的共享共建,目的就是希望我们政府部门之间多一些联动协作来把工作做好,设计师多费一些心思做出优秀的、巧妙的设计,为百姓生活带来多一些便利和美好,让品质化渗透到我们城市的每一个细胞。

“微更新活动·规划实施

前期筹备工作充分,包括学习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的先进经验、根据青岛的实际情况制定我们自己的工作方案等等。正式发起后,联合各区市政府,全面开展了城市空间微更新工作,19年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每个区市都提报了1处社区空间微更新的试点项目。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组织了所有试点项目的方案公开征集以及评选活动,实施建设工作由各区市具体实施,到去年年底所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

“微更新活动·参与单位部门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是这项工作的市级牵头部门,而更多的具体工作还是要下沉到各区市来互相配合协同完成。每一个试点项目都有区市政府的责任部门来进行具体对接,有的是区里的自然资源局,有的是城管局、建设局,当然也离不开试点项目所在街道和社区的大力支持,包括组织居民见面会、召集居民一起进行方案评选等等,这正是王清宪书记强调的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打破部门壁垒,高效联动的为老百姓办实事。

“微更新活动·未来计划

在年工作基础上,按照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年的作战任务,今年每个区市至少完成2处“微更新试点示范项目。我们是鼓励区市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将“微更新与老旧楼院整治、旧村改造、海绵城市等项目结合,我们通过提供平台开展设计竞赛、建立微更新设计师库、对设计方案提供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推进微更新方案设计工作,引导各区市同步探索各自的运行路,使“微更新的理念和方法在今后的城市改造建设中逐渐常态化。

01

万花趣境·多彩社区

——崂山区北村新苑西广场

北村新苑小区位于崂山区合肥路号,建成于年,为回迁安置小区,共有户,入住率约98.8%。小区内有东、西两个休闲广场,本次“微更新”场地为西侧广场,面积约为平方米(含绿化面积)。场地内有一处老旧木质廊架(存在安全隐患),一处半圆形花坛,一处失修金属构架、少量休息石凳与健身设施。大花坛位于广场中央位置,影响广场活动使用;原有道路系统规划不合理,导致绿地被踩踏;衣物、棉被随意晾晒在老旧木制廊架上;场地内雨天积水,影响居民正常使用。

更新·方案

//规划设计总图

//鸟瞰图

设计团队调研收集了该小区居民年龄层比例、各年龄层活动需求及活动时间等信息,同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听取吸纳居民、专家、城市管理者等多方意见。方案设计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万花趣境,炫彩社区”为主题,将缤纷变幻的“万花镜”作为设计原型,保留场所肌理、优化空间布局、丰富使用体验,把“多彩生活、万千世界”纳入到社区景观中,打造一个兼备娱乐健身、休闲交往、儿童游乐的“全年龄段社区活动广场”。

同时,微更新设计注重“可持续景观营造”。设计方案对场地旧物进行了再利用,将原有因严重破损、影响空间使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石头坐凳、石头花池、木质廊架的材料更新设计成为新的坐凳、汀步、景观小品、儿童活动独木桥等,在节省改造成本的同时保留了场地记忆。另外,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透水性铺装、植草沟等海绵绿地措施,降雨时雨水可通过铺装与绿地内渗水路径,快速下渗至底层土壤,从而消减峰值流量,解决广场夏季内涝问题。

//增设儿童活动设施及植被,丰富空间功能,明确空间划分,打造孩子们的快乐天地。

//儿童活动场地内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了游乐设施。

//因缺少座椅与遮阴设施,居民搬着座椅在树下聊天。

//广场入口新设座椅及廊架,为居民提供交往场所,这里成为午后最热闹的地方。

//改造前广场设施破损严重,锈迹斑斑,影响使用。

//廊架拆除后,将檩条再利用成为波浪状木质格栅及石凳顶面,将柱子组合成为长条坐凳。

//居民将衣物、被褥等物随意晾晒在廊架等广场设施上。

//在广场内规划特定区域设置晾晒架,同时兼具其它使用功能。

//改造前草坪踩踏严重

//根据居民使用习惯理顺道路,并将花坛的压顶石用作汀步

通过本次微更新,通过重新对广场空间合理划分、设施增添与再利用,一个全龄段活动广场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

02

芳华苍景·多维空间

——李沧区沧台路绿地一隅

此“微更新”项目场地位于李沧区沧台路市场北侧的开放空间东北侧,设计面积约为平方米。现状开放空间周边绿化基底较好,周边多为居住区,且毗邻沧台路市场,大量居民在此驻足停留,对休闲空间需求强烈,但现状空间类型单一,没有遮荫避雨设施,仅在场地外围设有少量休息座椅及健身设施,且多有缺失破损。

在相关部门及街道、社区的组织下,设计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与社区居民及城市管理者零距离接触,听取各方意见,广泛收集片区历史文化信息进行整合,希望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能够展现片区文化,突出地域特色。

改造前广场空间类型单一,仅沿广场北侧设置有几处健身设施及木质座椅,且老旧破损严重,居民鲜少在此活动。

入口空间设置以具象化的火车头,作为标识性景观。

休憩区是以座椅围合的半私密空间,设置方桌、报刊架等休憩遮阳设施。

以火车月台为灵感打造廊架,设计为半通透的格栅形式。

以廊架为骨骼衍生出一体化座椅,承载了活动及休息的功能。

保留场地东北角出入口,以轨道样式的构架对几处空间进行连接,打造多处框景,展现周边植物景观。

通过东北角出入口进入广场空间

东侧场地高大树木较多,可提供小面积遮阴,是最为主要的活动区域,现状设施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将东侧场地打造为一处复合型集散空间,休憩设施与活动器材有机结合,成为可停、可歇、可参与的互动场所。

通过本次微更新,构筑景观装置,激活消极空间,为居民提供遮阴及活动的空间,同时作为新的文化载体连接过去与未来,同时与后方老旧楼院在高度、色彩等方面形成了艺术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微小的景观变化满足复合式场所空间的塑造,满足社区居民的公共生活需求,重焕城市活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广场amp新绿地,青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