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市政广场在古罗马和中世纪的传统市政广场地点卡比多山上。山在古罗马市中心罗曼努姆广场的西北侧,因为当时旧城区处处是古罗马的遗迹,为了保护他们,米开朗琪罗把市政广场面向西北,背对旧区,把城市的发展引向还有余地的新区。把古城的新发展区和文物古迹保护区分开这是后来欧洲历史文化古城保护有效的通用方法。卡比多市政广场,包括所有细节,以及地面铺设的设计,均是出自米开朗琪罗的手笔。它的布局略呈梯形,米开朗基罗在周围新建建筑物,使视觉焦点对准元老院。
卡比多广场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年宣布他将访问罗马时,教皇保罗三世让米开朗基罗装修卡比托利尼宫的宫墙。于是,米开朗基罗重新设计了这个宫殿,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的卡比托利欧广场。他翻新了各个宫殿的正面,并建造了新的阶梯。这次的修葺使得现在卡比托利欧广场因双子座双神卡斯托和波拉克斯的巨型雕像而闻名于世。也有人说,当时的教皇保罗三世翻建这个广场,是因为对这座名山的情形感到羞愧。
卡比多广场米开朗琪罗完全重新设计了这个广场,使其不再面向古罗马广场,而是面向圣彼得大教堂又译作圣伯多禄大殿,它代表了罗马城新的政治中心。他设计了一个新的宫殿新宫,毗邻天坛圣母堂;重新设计了保守宫,消除了所有的中世纪结构,与元老宫一致。他在那里增加了一个双楼梯,用来进出面向广场的新入口。米开朗基罗还设计了台阶和栏杆,通往山下的天坛广场
档案馆和博物馆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骑马雕像青铜镀金的马可奥来里欧皇帝,由米开朗基罗自圣若望门广场移来,保罗三世确定安放在卡比托利欧广场中心。经过漫长的恢复,还发现了雕像镀金的痕迹。雕像使广场有一个视觉中心,并且丰富了广场层次,把骑马像放在图案的正中,是它和周围建筑发生明显的构图关系,给他一个特定的不易改变的位置。在广场上使元老院、博物馆、档案馆、雕塑配合完美。雕像原作保存在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内,现在广场上的是复制品。
元老院工程进展缓慢,以至于米开朗基罗只能看到完成进出元老宫的双楼梯。但是工程仍按照原计划继续进行,在17世纪完成,直到年才按照艺术家的原始图纸铺设了路面。台阶装饰着几个雕塑作品:在底部是两只狮子像,中间是里恩佐雕像,在台阶顶端是双生子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雕像,取自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神庙,而两个大理石雕像则取自维托里奥广场。元老宫目前是罗马市政府所在地,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开放于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之一)设在两个楼宇内,由一个地下隧道宝石长廊连结。
广场中心雕塑这种形制是独创的。广场主建筑物是参议院(现今为罗马市政厅的一部分),它的立面经过米开朗琪罗的调整,造了一座钟塔。广场一侧是档案馆。建于年,今为雕刻馆。一侧是博物馆,建于年,也叫新宫,今为绘画馆。它们的立面都不高大,但雄健有力。广场正中为罗马皇帝马库斯-奥瑞利斯骑马青铜像,由地面的几何图案把它统一在建筑群的构图中。广场前沿栏杆上放三对古代石像,造成富有层次的景色。参议院前的大台阶也有雕刻装饰。这广场是建筑和雕刻的综合体,是罗马最美的广场之一。
卡比多广场卡比多广场应该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一个影响力较大的广场,至今这个广场都有较大的历史意义。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早的按轴线对称配置的广场之一,3座建筑物虽然不造在同时,但因为在建造博物馆时考虑到原有的两座,并且按米开朗琪罗的设改造过元老院的正面,所以形式统一。米开朗琪罗利用广场划分巧妙地对整个城市的规划做了分区,这在当时很少有建筑对整个城市规划和发展有想法。他在广场设计上也是巧妙利用地形,广场建筑也是做到和谐统一,构图比例完美。其实也可以看出他在整体布局上的掌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