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它是台湾著名广场,台湾民主纪念馆,台湾文
TUhjnbcbe - 2025/5/22 8:51:00

自由广场,原名中正广场,位于台北市中心地区,广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是台湾地区的公共活动广场,大型活动广场、艺文表演中心,也是台湾著名的旅游胜地。自由广场四周为杭州南路、中山南路、爱国东路和信义路,以中正纪念堂为主体,分布中正公园、自由广场牌楼、瞻仰大道、国家戏剧院、国家音乐厅等公共建筑。年12月7日陈水扁倡导去蒋化,在其即将下台之际,将广场牌坊上的“大中至正”易名为“自由广场”,将“中正纪念堂”也改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年7月20日,台湾教育部于年7月20日复名“中正纪念堂”并将旧匾额挂回,牌楼的“自由广场”则留用至今。

面对中山南路上的“大中至正”牌楼,高30公尺、宽80公尺,距纪念堂中心线公尺,由此远望纪念堂,气势雄伟;纪念堂建筑格式采天坛之顶、金字塔之体,主体部分为白色大理石墙,蓝瓦金黄琉璃宝顶,整座建筑气象万千。堂内上层有蒋介石铜像,下层则设文物展示室、电影室、怀恩艺廊、中正艺廊、中正纪念图书馆、视听中心、蒋介石纪念室及儿童教室,提供市民文化育乐及社教活动。走进大厅,入口即见两部过去御用的凯迪拉克轿车;厅内的文物展示室主要陈列蒋介石的衣冠、文献;蒋介石纪念室则完整呈现“总统府”原来的蒋介石办公室形貌。

对称立于瞻仰大道前端的“国家”戏剧院及“国家”音乐厅,则属岛内艺文表演活动的重镇,一年演出场次约有场,近年不少举世闻名的演奏家、指挥家亲临此时演出,往往造成一票难求的热烈景象;而几次在广场上举行的大型演唱会、音乐会亦盛况空前,在偌大的夜空下聆赏乐音,的确别有一番滋味。不论白天或晚上,中正纪念堂已渐渐成为台北市民艺文休闲活动的重要去处。

台北(Taipei),简称“北”,又称北市,是台湾省省会[1]。位于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被新北市环绕,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东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栅以南丘陵区,北包大屯山东南麓。台北是台湾省[1]的六个“直辖市”之一,也是台湾省[1]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工业、商业与传播中心,仅次于新北市的台湾第二大城市。全市下辖12个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年1月人口2,,人,居台湾第四位,人口密度居台湾第一位。台北都会区面积为2,.平方公里,人口约万,包括由同台北市外的基隆市、新北市的芦洲、三重、新庄、板桥、中和、永和、新店、汐止、树林、土城、五股、泰山、淡水由上述2个城市都区与台北市共同组成的大型都会区,而这片区域又泛称大台北地区或双北。

根据记载,台北最早为原住民中凯达格兰人(属于平埔族)的生活地,明代初期开始有汉人来到此地。从17世纪初西班牙人占领台湾北海岸开始,历经荷治时期与郑氏王朝,到清代初期以前,此地均荒芜而未有大规模开拓,被统治者视为化外之地。年,泉州人陈天章、陈逢春、赖和永、陈宪伯、戴天枢合股立陈赖章垦号,向台湾府诸罗县申请开垦大佳腊地方,成为台北盆地开垦活动的开端。“大佳腊”之后多写作“大加蚋堡”,源自平埔族语“tagal”。[2]19世纪中叶,淡水河流域的物产贸易(特别是茶叶)买买茶兴起,先是艋舺(今万华)成为重要贸易据点,然后是大稻埕后来居上,台湾经济重心逐渐北移,此后官方决定在艋舺与大稻埕间的田野地,兴建台北府城作为行政中心。[2]

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台北市行政区域照旧。台北市管辖松山、大安、古亭、双园、龙山、城中、建成、延平、大同、中山等10区,人口人,面积为66.平方千米。管辖区域:东为台北市松山区中坡,位于东经°35′17″;西为双园区路二段底,位于东经°29′5″;南为古亭区罗斯福路四段底,位于北纬25°0′46″;北为中山区大直;位于北纬25°5′46″。中心位置为城中区台湾省政府大厦,位于东经°31′,北纬25°3′。本市东与台北县内湖乡、南港镇接壤,西以淡水河为界与三重镇相隔,东南与景美镇、木栅乡为邻,西南隔新店溪与永和镇、中和乡及板桥镇相望,北隔大直山与士林镇相接。市政府设于建成区长安西路39号。[2]

基隆河于关渡一带自淡水河分出,流经社子、士林、大直、内湖、松山、南港后出台北市境续流经新北市汐止、基隆市暖暖等地。过去因河道极为弯曲,每遇大雨常有水患,因此士林段、内湖段和一小段南港段的河道皆进行过截弯取直工程。景美溪于景美一带自新店溪分出,流经景美、木栅至台北县深坑。双溪于士林、北投交界一带自基隆河分出,磺溪再由双溪分出,双溪流经芝山岩、外双溪等地,磺溪则流经石牌、天母等地,上溯大屯山系的纱帽山、大屯山。[8]

1
查看完整版本: 它是台湾著名广场,台湾民主纪念馆,台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