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昨日收到鹤的短信,一个老师告诉他『野人文摘谦逊,知性,并告诫坚持很重要』,鹤立即转发给了我。若不是年岁已有,定会一蹦三尺高。欣喜之余,不忘发条朋友圈,意指朋友我已“成功”半步,今日成就,离不开众友鼎力相助,从今往后一定兢兢业业云云。
鹤说老师夸他文如其人,并以一朵玫瑰图案作结。我也转达了肯定之意,帽子戏法干得漂亮,望内外接应,再接再厉。我们都知是句玩笑,却都能体会其中的艰难。自从开始经营“学长帮你选电脑”,他也是身心俱疲。
暑假实习,每天6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匆匆赶往地铁站,挤上地铁后颠簸近30分钟到站,下车,小跑到幼儿园。那段日子,并未觉得工作是件无比痛苦的事,相反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虽然一天下来,管纪律、管上课、管小朋友作业和午睡,将近十个小时,做足了一位阿姨和老师的所有工作,一天也只有一百。除去车费、吃饭,偶尔买杯咖啡冒充白领外,到手的薪资所剩无几。
十几年在校学习生活,早已做腻了学生的身份。逃离了象牙塔,我需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在社会中过得不那么学生。虽然如今已是强调学生中心的教育新时代,一路的窝囊已成既定事实,即使再繁华动人,那一刻也不想回头。
我好奇又心动地活着,和那些奋斗在这座城市的年轻人一样,每天从虹口区赶地铁,然后挤地铁到长宁区,在幼儿园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傍晚再赶地铁回来,下班后换上运动装备,在苏州河畔边听音乐边跑步。那段时间,在地铁总能遇到熟悉的面孔,我学会了向这些人点头示意问好,听多了上海人拉家常,也或多或少学了点上海话,手机里听腻了赵大格的《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一直以为她会成为好声音的冠*,我甚至学会了在地铁上不用手握拉环,也能稳如泰山的技能,原来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
我一直视忙忙碌碌才是年轻人该有的生活姿态,所以那里的格调与我三观无比和谐完满地交织在一起。
无比清楚,回到学校后终究还会是那样。像大二那样拼尽全力提升大物挂科后转瞬即下的加权,还是囿在寝室怅惘自己的未来?
假期到中途,我和几位朋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