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梁山老总清舟先生非常喜欢日记体的文章,恰巧我也喜欢,大概是因为这很意识流,可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意识流大概是西方哲学体系提出来的概念,他们认为人的意识不会停下,是一直流动的,直至死亡。而佛学的大德高僧们却不以为然,他们一直修炼的法门就有一种对抗意识流动的东西,叫“入定”,据说“入定”状态的高僧,意识是静止的。
最近越来越觉得佛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宗教家认为佛学是哲学,而哲学家认为佛学是宗教。而我们受《西游记》等传统文学作品的影响,一直认为佛祖是神,佛陀本身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神。佛教是无神的,佛陀一直是人,是一个证悟的人。到现在汶上还有他的牙骨舍利,说明他确实是一个存在的人。所以在我们听到藏传佛教里面有“活佛”的概念时有些茫然,但其实这才更接近佛学的真相,佛陀认为: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说众生通过修行皆可成佛。这和儒学里面“人皆可以为尧舜”,不谋而合。
佛学出世但不消沉,不像庄老。佛学勇猛精进,讲究“正见”,即我们长说的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这个词不知道从何时起就开始常常听说,听说到我都以为自己懂了,其实没懂。这个概念就像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里面表述那样:“听说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哈这一生”。很久以后我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听说过,不代表听懂了。
就像我几年前来到梁山,我总以为这是我途经的某个站点,而如今四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才明白,这就是我的人生,准确点说这已经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在纠结过去和憧憬未来中忽略了现在,这种忽略近乎一种荒废,仔细想一下,我们能把握的,竟然一直只有现在。
纠结过去和憧憬未来的人,往往现在过得不得意。这种不得意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意,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很愉快的状态,当然我也不认为无欲无求满足于现状是好的。我认为学会看自己拥有的东西,并努力变的更好,这样或许是一种积极的状态。
对自己现状不满的时候,人们往往不会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而归咎于境遇,就是多数人感慨的“怀才不遇”。我做的很好啊,是他们不识货,就像圆桌派里一个编剧说的,我写剧本感觉是“包饺子喂猪”。花粥歌里唱一腔诗意喂了狗。和古人说的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大概都有点这个意思。
写到这里还没有提到题目,有点三纸无驴的风范了…不过还好开篇就打了预防针,我们这是意识流,无伤大雅…
题目大家可能看着眼熟,有这么两首歌,一首叫《我在人民广场吃着炸鸡》,一首叫《忠孝东路走九遍》。无论是失恋还是凄婉,我们觉得歌里面唱的就是诗意,是美好,是诗和远方。但其实诗和远方从来不远,孔子曰“我欲仁而仁斯至矣”,只要你心中有诗意,诗和远方就在你身边,你在凤山广场吃着炸鸡,你在水泊西路走上九遍,一样也很有诗意啊,你觉得上海和台北是远方,那台北和上海何尝不觉得梁山是远方呢?
用心去感受生活,一叶新绿,一缕暖风,都能让你感受到欣喜。我不知道我把这些个观点阐释的是否清晰,如果您觉得有点意思或者说不够意思的话,可以扫描文章后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