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跑着电车的成都道路
周安是一名成都老交警。
与站岗执勤的同事不同,他负责交警队宣传工作,从绘画到摄影,一做就是四十年。
如今,周安即将退休。透过他的照片,不仅能串起成都的过去和现在,也同样见证这座城市40年的风雨与变迁。看着老照片里尘封的往日生活,在深感岁月无情的同时,也对这座城市的变化充满感慨。
时光让人老去,城市却持续充满活力。
感怀念旧时,只想对这些照片的记录者说一声:谢谢!
不会画画的摄影师,不是个好交警
很多人说交警这份职业,是热天“焦警”,雨天“跤警”。
周安则完全不同。
走进他的办公室,旧书柜上贴着泛*的手绘海报与黑白人物肖像,老照片与牛皮档案袋在桌上散落着,玻璃下方压了一张全家福,各类摄影器材填满了角落,在他的电脑旁,还放着一个石膏塑像。
周安贴在办公室书柜上的手绘作品
这里更像一间艺术家工作室。了解周安的人都知道,这个狭小空间里,浓缩了他40年的人生。
这么多年来,周安一直负责交警队宣传工作。
“交通管理,绝不仅仅是在路面站岗执勤。像交通科技、道路规划、宣传交通法、车管、驾驶员培训管理等等,都包含在交警的范围内。”
从交警的工作状态与精神面貌,到成都交通的变化与路面工作的记录;从交通法规的宣传普及,再到警醒行人司机的温情标语,几乎所有关于宣传的工作内容,在交警队都属于周安。
“其实都是本职工作,真没什么。”
老成都人可能还对上个年代的街头交通宣传画有点印象,这些交通安全宣传海报,大都出自周安之手。
“那个年代,单位里不是面面俱到的人才都有,你有一方面的能力,就需要你来做一方面的工作。”那时候,传播的媒介不像现在手机电脑这么多,所以画画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方式。
像“成都市自行车交通管理暂行办法”这类冷冰冰的通知,周安将其画成了图画,既通俗易懂又有趣生动。
时代变迁之快,就像是十年前的我们无法想象如今手机的便利,在80年代喷绘出现以后,面对大型宣传画,个人的绘画能力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当时相机也开始普及,单位配的那台自然也就交给了周安。
“那时候也不懂,什么都不会,就自己摸索着学习。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的数码相机,胶卷对于并没有很富裕,不能随便拍。都是随着工作的需要,领导安排我去哪就去哪。”
这条路,周安一走就是40年。
未来号天桥永远都是老成都人回忆里不容侵犯的圣地
“刚开始除了记录警队的精神面貌,还会去收集道路情况的资料,比如说那个地方要改造了,这个路口要整修了。”所以,他把镜头对准了这座城市的交通。
无意间,也就变成了记录成都。
“西门车站,人还是多的嘛。”
“看!那时候的出租车,红色夏利。”
上个世纪的街头噪音监测器,位于人民南路,老成都还记得吗?
那个年代的新南门汽车站
“这张是从西向东的视角,老九眼桥还没有拆除,新旧九眼桥同框。”
那个时候的电车,好怀念啊,小时候必坐的交通工具
火车北站广场
公共汽车,车票每人1角,车身上写着武侯祠
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都路口的交警正在指挥交通
如今,当拿起一张老照片,除开毫无头绪也没有任何标志性建筑的,周安基本都能回忆起来这张照片的拍摄地在哪里。
当问到他是否统计过自己拍过多少张照片时,他摆了下头哎呀一声:“计算这些干啥,过了就过了。很多东西都是,翻过一页,你就不要再记它了。”
周安其实最初并不想接受我们的采访。“这些事情没有什么不得了的,人人都可以做。只听说摄影师拍摄别人,哪有别人拍摄影师的嘛!”
周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塑的雕像
如果不做警察,会不会当一个艺术家?
对于这个问题,周安沉吟了一会,“曾经有位美院的老师看过我的雕塑作品,跟我说:你不做这个(雕塑)真的可惜了。其实,就是喜欢而已,哪有什么了不得的追求。”
通过他的镜头,看看这些年成都的变迁
再过几个月,周安就要退休了。
虽然他的工作与生活早已与摄影合为一体,但他的摄影其实分做两块。
“工作这块,拍照,宣传本来就是我该做的。但摄影这个东西,虽然你的镜头瞄准了一个点,但画面里却远远不止这个点。这座城市已经消失的东西,这座城市正在发展的东西,我们身边的东西,都可以被摄影所记录。”
自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周安的业余生活,也彻底被摄影所填满。周末节假日,他经常扛着相机出门,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有时候下了班的晚上他也要跑出去拍几张。
慢慢的,周安开始拍摄专题作品,开始参加影展,开始获奖,也开始唤起老成都人消逝的记忆。年,周安发布了《大慈寺》。
年的大慈寺
在大慈寺门口字库塔旁边玩耍的小朋友,现在你们在哪儿呢?
大慈寺的一家茶馆
大慈寺的一家理发店
悠闲的居民
大慈寺的外墙
年,周安发布了《水井坊》。为了拍摄这个专题,他前后共用了十年。
当他拍摄完《水井坊》的最后一张照片时,他才发现很多拍摄过的居民已经搬走了。
水井坊居民的生活一瞥
一家人
水井坊一户居民家里的老照片
水井坊周边的民居街道
站在树下的商铺老板
小巷里的摊贩
这张照片上的影子,是正在建设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当时大楼仍在搭架子,无门无窗,周安爬到楼顶,顶着几十米高空的大风,记录下了年的水井坊。
这座城市40年的变迁,被周安用纸笔和相机记录了下来,“那些老街道和过去的生活,值得纪念,都是原汁原味的老成都。”
在原视角基础上拍摄一张新照片,然后新旧两张照片用作对比,出一个新的专题,岂不更好?可周安连连摆手,“我不喜欢这种对比,摄影就是记录当下。”
或许正因如此,他的每幅作品才会直达我们内心,但这一点,也造成了些许遗憾。
“那个时候拍的每张照片,觉得就是当下发生的,没什么特别,拍完洗完,底片就搞丢了,没什么保护的意识。”
一张洗出来的照片,几十年后就会彻底褪色,最后变成白板,但底片不会。所以之后他要做的事,就是对所有的照片做个严谨而系统的整理。
不只为自己,也同样为这座城市。
周安的专题摄影作品,已经出版成册。
END
文:南城
图:曹鸿禹、周安
编辑:南城
以上内容为漫成都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LOVE漫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