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炯权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许多老人的美好生活规划按下了暂停键。
如今,疫情基本结束,多数行业已复工复产,学校也已陆续复课,人们的生活逐步走上正轨。但像旅游、娱乐、老年大学等仍未全面复工复学。
疫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风雨过后见彩虹,疫情结束后,老人的晚年生活能否变得更加美好?
疫情之下的自我释放
疫情之初,《嘿!你在干嘛呢?》等“云录制”节目在湖南卫视开播。节目中,主持人依次自拍居家日常并以视频连线方式与朋友互动,与观众分享抗“疫”心情,展示丰富多彩的趣味生活,号召大家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纾解压力,共同面对困境,创造美好生活。
在《嘿!你在干嘛呢?》节目中,最引人
当代老年人物质生活基本上富足,可以说衣食无忧,他们最需要的是精神生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纷纷去跳广场舞、上老年大学的原因。文化养老,不但驱赶了老年人精神上的空虚寂寞,也让他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健康,越活越年轻。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不服老、敢于直面困难、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健康心态。
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之时,许多居家老人不沮丧、不愁眉苦脸,而是一如既往地追求原本想要的时尚生活。出不了家门,不能上公园跑步,就在自己家里健身;不能去歌厅唱歌,就在家里唱。很多老阿姨就算天天蜗居在家,也不甘心当个*脸婆,蓬头垢面,而是对着镜子化化妆,拿起电吹风吹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发型;或是翻翻烹饪书籍,做一顿让家人满意的饭菜;或是上网查查手工制作技艺,做一些让自己和儿孙们都喜爱的居家饰品;抑或从手机网络上找一些“段子”,给儿女孙辈们一些幽默的笑料。这样,自己和家人面对疫情就会少一些担心和恐惧,少一些悲情与低沉,多一份开心。
疫情之初,不少身体健康的老人都有类似积极的生活态度。
“大家现在有空儿吗?我们去建个房间,K会儿歌?”一天,某老年大学声乐班老师朱阿姨在班级
“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学员们一同演绎的《明天会更好》,为K歌热了下身。
《贝加尔湖畔》《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朋友别哭》……一首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唱罢,线上K歌的气氛迅速升温,丝毫没有隔着屏幕的不自然与尴尬。学员老杜浑厚的嗓音一出,让其他人忍不住叫好,大家在线上K歌房里实时留言互动、送出虚拟玫瑰花、给出大拇指点赞,真是满屏的欢乐。
“我们都是一群爱唱歌的老人,以前每周都习惯了去老年大学学唱歌,现在有了这种方式,在家也不会寂寞了。”学员张立说,他们这些“老顽童”在疫情防控期间也有了新收获。
喜欢钓鱼的张大爷,疫情防控期间正为没法出去钓鱼而沮丧。一天,他从电视上看到有人在家里的鱼缸里钓鱼,也如法炮制,每天吃完早饭和中饭,他便拿出一个小钓鱼竿,在客厅鱼缸前钓金鱼打发时光。
后疫情时代的焦虑
老年人退休后与社会脱节,会产生一种失落与空虚感,觉得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被社会重视了,于是想方设法参与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当志愿者、健身娱乐、上老年大学等,重新找到用武之地。
然而疫情一来,老人们原本这种美好的生活规划又被打乱了,困在家里除了吃饭、看电视、睡觉,几乎无所事事,感到十分难受。更让老人们焦虑的是,尽管目前国内疫情得以控制,很多单位已开始复工复产,但由于受国际疫情影响,国际旅游基本停止,国内旅游也少了很多,娱乐行业如电影院、歌舞厅、老年大学也没有开放。
由于老年人体质相比中青年人要差一些,尤其是患慢性病的老人,更容易感染病*。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很多老人除了戴着口罩去超市买菜、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走走,或者到附近一些旅游景点看看,出省、出国旅游几乎不可能。往日,老朋友相邀一起喝茶吃饭、打牌聊天,现在也不能提倡,上老年大学、跳广场舞、到歌厅唱歌等群体性娱乐活动更无法实现,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家或养老院里。
活动空间的缩小,加上缺少亲人朋友的陪伴,时间一长,很多老人会感到格外抑郁、紧张和焦虑,特别是那些在疫情中丧偶的老人,因为缺少伴侣的陪伴和情感交流,孤寂感更强,更容易引发心理应激反应,觉得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轻生。
针对老年人后疫情时代的这种焦虑心理,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教授认为,家庭和社会要及时进行疏导:
可以陪老人聊天。中国人的传统生活喜欢群居,在保持安全的情况下,晚辈要多跟老人聊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特别在疫情中失去老伴儿的老人,尤其要多加陪伴和进行心理安慰,让他们尽快走出悲痛和心理创伤。同时,多让老人
鼓励老人适当自理。需要指出的是,子女或志愿者过度的关爱、照顾,也会使一些老人产生自己无用、无价值感。让老人适当自理会让其感到自己可以掌控生活,可以做决定,自己是有能力、有用的人。过度照顾,还会让老人产生依赖性,逐渐丧失正常的生活功能,智力也会逐渐退化。这样的老人更易出意外,如烫伤、肢体损伤等。
鼓励老人适量运动。老人长时间蜗居在家不出门,不但心理会变得焦虑,身体机能也容易出现退化。家人要多陪伴或让老人自己到室外去散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看看美丽的自然风光。老人多一些恰到好处的户外活动,不但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会感到生活更真实、更美好、更踏实,对未来充满希望。
与此同时,晚辈还要适当给老人经济上的支持。老人手中有钱,感觉生活有保障,心里踏实,才有安全感。
生活能否变得更美好?
疫情完全结束还有待时日,老人们被按下暂停键的美好生活规划难道就真的会一去不复返了?湖南省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处长许长林表示,风雨过后见彩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首先,战“疫”精神激励国人进取心。
在国内疫情蔓延之初,全国人民齐心合力战胜了“疫”魔,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奇迹,让世界震惊,很多感染病*的患者被医护人员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通过严格的防控措施,让病*逐渐远离了国人。这种战无不胜的斗争精神,激励国人勇往直前,重塑信心,重振经济,把疫情带来的损失弥补回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坚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在国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的情况下,中国积极向疫情严重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提供抗疫物资并派出医护人员支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而且,中国的疫情防控经验被世卫组织推广,很多国家也在主动学习中国经验,相信全球疫情一定会得到控制。
就算疫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比如居民收入增长可能会暂时放缓,消费水平暂时有所下降,但通过拉动内需以及全球疫情逐步出现拐点后,旅游娱乐业也将逐步恢复元气。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建设美丽乡村,吸引城里人去乡村休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在城市,老旧社区改造、垃圾分类等,不但美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还能促进建筑业的发展,最大程度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疫情结束,一切都将回归正常。到那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规划又将快速启动。比如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的重启,老年人上老年大学、健身娱乐、旅游购物等时尚休闲,必将给中国迎来一个新的“加速度”发展态势。
其次,新理念成为经济增长点。
疫情时期,人们很多被迫改变的生活理念与好习惯以及种种应对方法,必将植入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疫情期间,国家紧急抽调各省区市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赶赴武汉支援。医院新冠病*重症感染者出现紧急情况时,被抽调到武汉的专家就可通过视频连线进行远程会诊,指导医护人员实施抢救方案。3月,在武汉支援的国家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医院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远程会诊,指导医生成功地为该患者实施了救治手术。医院,集中收治轻症患者,也是由王辰院士倡导。这些新理念、新方法不但缓解了患者就医难题,还为今后实施远程会诊和防范传染病疫情提供了借鉴,必将促进网络问诊等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疫情防控期间人们不能外出,网购、外卖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最佳选择。还有“云”旅游、“云”健身等,必然带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
另外,宅家生活推动孝文化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除了参与病*防控的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等,大部分做晚辈的不能上班、上学,只能呆在家里。平时难得抽出时间陪伴老人的儿女孙辈,利用宅家时间跟长辈学会做饭菜,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讲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历史。同时,晚辈们也会把自己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掌握的新技术传授给长辈。比如教老人学上网游戏、玩
晚辈与老人在这个特殊时期有了难得的沟通与互动,不但化解了双方矛盾冲突,填平了心理代沟,也推动和加速了孝文化的发展。
王大妈性格孤僻,退休后与老伴儿生活在一起,不是经常吵架,就是没完没了唠叨。儿子儿媳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陪他们,只有女儿在节假日过去陪一下。疫情一来,儿子、儿媳和孙子都呆在家里,自然有时间去陪两位老人了,王大妈心情格外好。于是,老两口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动不动就吵架,没完没了地唠叨,脸上的愁容不见了,天天笑逐颜开。
由此反思,平时子女对父母的关爱确实太少了,今后一定要多抽出一些时间来孝敬老人,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