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公园象征着一种日常生活的秩序,城市空间因
TUhjnbcbe - 2023/2/19 18:38:00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书影。本书以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万牲园、中央公园、北海公园、城南游艺园与陶然亭为个案,借以一一对应传统士绅、新文化人、新青年、普通市民、*治团体这五种人群的生活及表现,同时也分别反映公园所承担的启蒙、文化、文学、娱乐、*治等功能,借此折射清末民初北京的现代性转型。供图:北京大学出版社

十年前,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我赴哈佛大学访学,着手北京公园的研究,起手写的就是“世界人的乡愁”,这部分最后成为本书的附录。在我当时的笔下,康有为、梁启超等第一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以“大地各国园林”皆为我所有、四海为家的气魄,不能不说某种程度上投射了个人意气风发的心态。十年后,我再赴哈佛访学,为即将出版的书稿撰写后记。当我翻看自身多年前所论述的康有为在“国人”与“世界人”的身份认同之间往返挣扎,尤其是康有为自剖心迹的“临睨九州,回头禹域,则又凄怆伤怀。故乡其可思矣,亦何必怀此都矣”等语,不由心有戚戚,感慨万千。十年一觉,大梦初醒,恰好为我的第一本学术著作画上一个圈。

我们这一代中国80后大多有儿时学校组织赴公园春游秋游的经历,列队去福州小西湖改建的“西湖公园”,归来还要统一写作文,是福州小学生每年的例行公事。而我自小长大的家毗邻福州的“温泉公园”,迄今假期归家,我依然会保持饭后与母亲赴公园散步的习惯,“红歌大家唱”和广场集体舞更是母亲每晚的保留节目。当时的我尚不明了这种习以为常的生活空间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但私人的感性经验,却使我对于公园始终怀有天然的敏感和亲切。现在想来,这两个公园其实分别代表了现代中国两种典型的公园模式:前者是将既有的中式传统园林开放,后者则是另起炉灶的西式绿地公园。同时,上述对于公园的两种使用方式——青少年的春秋游,与中老年的广场舞,实际上都与共和国时期对于公园作为“人民的公园”之蓝图息息相关。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我常遇到同行学者或关心或怀疑地问我:为什么要做公园研究呢?也许正是这些切身的经验,令我深刻地体认到,这种不为宏大叙事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园象征着一种日常生活的秩序,城市空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