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九,成都放晴。
这一天,战旗村的客人格外多。村里的小径上漫步的,十有八九是外来的游人;村头十字路口的一排小馆子也是家家爆满,热情伴着热乎气,这是城里人久违的地道年味儿。
许多人不是第一次来战旗村。
作为在全国赫赫有名的明星村,不少人每年都会来此走上一走,旅游、考察、研学,亦或是单纯的漫步田园,踏青放空。然而留影中的那些背景画面,每一年,都有新改变。
▲战旗村
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战旗村,他叮嘱当地在*组织的带领下,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转眼4年过去,战旗村的集体经济已经翻了近一倍,年收入迈进亿元村行列。
蜕变的,不仅仅是产业。在村*委副书记李光菊的电脑里,有一个名叫“新战旗”的文件夹。鼠标轻触,弹出一组视角宏观的俯拍图。图片以绿为底,道路、民居与各功能区域勾勒出错落有致的线条。
细看,哪怕取景角度相同,却每张图片都不一样。这是李光菊攒了多年的战旗村航拍图。以年为起点,几乎每年村里都会留下新战旗的航拍照片,刻下战旗村成长的年轮。
逐一翻阅按年份编号的航拍图,李光菊对红星新闻记者娓娓讲述起这些年的战旗之变。
第一波“上新”
许多人走进战旗村的“第一站”,是村头小广场边,战旗村*群服务中心。进入门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战旗新貌”图。
黑白线条的简笔画,将战旗村近些年来新增的“地标”卡通化,勾画出一副可可爱爱的资源地图。乡村十八坊、农耕博物馆、第5季·香境商业街、乡村振兴学院、壹里老街……
它们不单单是地标。其绽放乡村之美,更是战旗村如今的转型发展的重要承载。但若将时光倒回四年多之前,战旗村的全景图里,这些地标还尚未出现。
▲战旗新貌图
第一张航拍图,编号。
点开照片,在航拍视角下,大片的绿色打底,战旗村标志性的白墙青瓦川西民居宛若一个个鳞片,有秩地排列。乡村小径点缀其中,线条蜿蜒而不乱。“这时期我们的居民社区已经建好了,不过,现在被人熟知的战旗新地标,大多还没有出现”。
▲年的战旗村航拍图
指着照片最上方(上图左边红框处),紧挨着农田的两栋建筑,李光菊告诉记者,这是两家铸造厂,铸造厂旁边彼时还是空地。
如果单看图片有些抽象,那么实地一走也就恍然大悟了。现如今,图片上铸造厂的所在,是战旗村赫赫有名的乡村振兴学院。学院两侧,分别新建了运动中心和天府战旗酒店。
▲战旗村新建成的运动中心
天府战旗酒店的旁边,一年多之前打造了一条热闹的壹里老街。只不过,在年的图片中,那里还是空地一片。
拐个弯,看到图片右手边,李光菊突然神秘了起来。指着右上角一片快要建设成型的新建筑,她说,这里就是敲响的四川新土改“第一槌”的所在地。
其实,但凡来到战旗村的旅客,都会在进村第一时间看到这片情景院落式商业街区——战旗第5季·香境。这里集乡村民宿酒店、餐饮美食街、特色手工体验坊为一体,在年正式落成。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有故事。
年9月7日,战旗村一宗面积为13.亩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出让,标志着四川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正是那宗被出让的土地,打造了第5季·香境。
年,照片记录下了第5季·香境尚未封顶的建设状态。而到了来年,成排红白相间的景致小楼已经落成了。
年,李光菊保存下的唯一一张“航拍图”,拍下的就是第5季·香境的俯瞰。图片是李光菊站在战旗村的观光热气球上拍摄的。虽然不是战旗全貌,“但这记录下了战旗4年里的第一波重要‘上新’”。那一年,正是战旗村再度蝶变的起点。
▲年,李光菊从观光热气球上拍下已建成的第五季·香境
叠加的色彩
其实,在年,战旗村除了第5季·香境的落成,还有另一件意义非凡的“上新”——乡村十八坊,在当年的8月正式开街了。
但凡到过战旗村的人,必打卡乡村十八坊。这两个名字,如今紧紧连在一起。
李光菊将第三张航拍图点开,这是拍摄于年的战旗村局部,镜头正对着下方的乡村十八坊。
▲年航拍的战旗村局部,镜头正对着下方的乡村十八坊
小巷蜿蜒,青瓦房连成排,两侧小院儿里还点缀着红石坛,酱油缸。
木梁、灰瓦、青石路;酱园、鞋店、豆瓣坊、辣椒坊、蜀绣坊、竹编坊……那一条曲折的巷子,串联起了一间间承载着着传统工艺和非遗文化的巴蜀工坊,也串起了村民们的致富经。
李光菊告诉记者,乡村十八坊是村里利用集体资源自筹资金、自主设计、自主修建、自主经营的。这里以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为核心,集产品制作展示、参观学习、体验销售于一体,村民们一边展示各家代代相传的“十八般技艺”,一边展、销结合,获取“十八般收益”,不光带动了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更对传统非物质文化进行了发扬。
▲游客在战旗村购买手工酱油
最有名的还属赖淑芳的唐昌布鞋坊。这家布鞋坊的布鞋属赖氏家传手工制作,其工艺被纳入了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时,还曾在“唐昌布鞋”传承人赖淑芳的摊上买过一双布鞋。
唐昌布鞋坊在十八坊开业后,每日来买鞋的客人络绎不绝,赖淑芳还将战旗村许多村民吸纳到布鞋坊来做学徒,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
另一侧,做了酱油30年的林根建将“酱园”建在“乡村十八坊”的北隅,入园便是一个宽敞的晒场,里面码放着数十个酱缸,揭开一个,酱香扑鼻而来。晒场的后面是生产车间,从选料蒸煮、制曲发酵到酿晒成酱,全是标准化制作。
乡村十八坊的“上新”,为战旗村的风貌增添了十八般颜色。
而此时,村里的色彩已愈发斑斓了。
年的战旗村航拍大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年还是铸造厂的位置,已经变成了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年战旗村航拍图,铸造厂已经变成了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学院于年初正式揭牌,如今,那里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从业者来此研学、培训。学院的师资不仅有名校学者,还包括了还包括了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以及许许多多基层一线的示范村的村书记、实践者。
他们在这里,将乡村振兴的经验,从成都,带向全国。
功能再刷新,颜值再刷新
李光菊对战旗村的每一寸土地,都太过熟悉。以至于在建筑密集的航拍图中,她甚至无需分辨,马上就能指出图中的毫厘之变。
对着年的航拍大图,她指着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左侧的一排青瓦房说:“看,这就是年新开街的壹里老街。”而另一侧,与第5季·香境相邻出,拔地而起的新建筑,是当年10月落成的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
▲年战旗村航拍图上,壹里老街和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落成
文旅场景的再度“上新”,让战旗村的旅游消费业态更加丰富了不说,又一次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
事实上,米长的壹里老街就是由村里的闲置房屋打造而来。
“别提这里环境原来多糟糕了。”战旗村景区办副主任杨明学告诉记者,两侧屋舍原本是村民们闲置的猪圈、柴房、鸡鸭舍。街上曾是一条烂水沟。年起,壹里老街开始打造。通过整体盘活,引进多元业态,村里的“后房”变成了“前脸”。
与乡村十八坊的传统技艺展示不同,壹里老街是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吃街,展示的,则是战旗村民传统的民风民俗、质朴的乡村烟火。年开街后,壹里老街不仅形成了战旗村全新的旅游打卡地,更增加了村民们的收益。
“所以你看,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是一串长长的故事。”李光菊说。
然而故事,远没有说够,更一直在加载……
3个月前,李光菊为了向人解说方便,将年最新的一张航拍图进行标注,密密麻麻标出了四年来,战旗村“上新”的场景与地标。
▲年战旗村最新的一张航拍图,标注出四年来战旗村“上新”的场景与地标
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右侧,曾经是老铸造厂的那片区域,如今红蓝绿色交织,成了图上最显眼的亮色。那里是战旗村新建的运动中心。
▲年战旗村运动中心建成
学院左侧,与壹里老街之间的空地则拔地而起了一座新建筑。在年的航拍图中,建筑尚在施工,但现如今,它已基本竣工了。那就是天府战旗酒店。
“不论从承接研学、培训的团体来讲,还是从服务旅游、调研的群体来说,战旗村都确实需要补齐短板,新建一座酒店了”,杨明学指着酒店的位置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酒店有个房间,如今正在进行内部的装修,过不了多久,就要投用了。
▲年航拍图中的天府战旗酒店仍在建设,如今已基本竣工
今年的照片,又该拍起来了
战旗村仍在成长。即便最新的航拍图摄于仅3个月前,如今若再拍,又有新变化了。
走到壹里老街的尽头,一处开敞的小广场已接近打造的尾声。雕刻着豆腐乳制作工艺流程图的金属雕塑墙刚刚建成。那是浪大爷食品加工厂的外墙。墙对面,按计划会打造一排展示柜,现场展示与销售特色豆腐乳与豆豉。
土生土长的战旗村村民高德豪,就是“浪大爷”本人。55岁的他,在此创办豆制品生产企业多年。如今,乘着战旗村农商文旅加速转型发展的东风,高德豪将自家企业门前的空间重新打造,作为壹里老街的延续场景,打算再造一处打卡地标。
▲浪大爷食品加工厂正准备打造体验式消费业态
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德豪的脸上始终挂着朴实的笑容。他指着雕塑墙边的空地告诉记者:“这里计划打造一个体验空间,让游客们可以现场体验自制豆腐乳。”而对面,则是产品展示与工艺展示。“这么好的机会之下,我们也要响应创新、转型,不再关起门来生产,而是打造场景”,他说,“要开放,共享!”
走出“浪大爷”的小广场,马路正对面,也是一处全新落成的消费场景。与战旗村大多新晋业态不同,走进这座开放式的2层建筑,里面是浓浓的时尚文艺范儿,但外观却又与田园吻合相融。这里本周末就要开业了,核心的服务,是汽车与机车租赁。
▲战旗村
“战旗村的消费业态,目前在面向年轻、活力人群的领域还不够多元。”老板余波是唐昌镇人,看到周边的生态旅游已经成串连片,他认为,以战旗村为原点,自驾游、短途游、一日游,有着一定的需求。于是他入驻战旗村,成为又一位来到战旗的创业人。
“年轻人多了,外地来村里创业的人多了,大学生回村发展的也多了。”战旗村*委书记高德敏说,这是战旗村最大的变化之一。而从切实受益来看,去年一年,战旗村的人均收入是3.5万元,比起年的2.6万元,增加了近万元。这些,都是航拍图里显示不出的变化。
又该拍照了,
新的改变已经足够在战旗村的新照片中描摹几笔。
当然,航拍图仅仅是故事的一角,
更多的变化,在生活里,在日子里。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王垚摄影/视频/制图吕国应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